非典时期公众心理调查结果与分析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
原问卷见:http://health.sohu.com/upload/fdxl/diaocha.htm
一、 一般资料与说明
时间跨度:2003年5月8日20PM-5月21日10:00AM,历时14天。答题人数共计:1229人(男459人37.3%,女770人,62.7%),
其中有1090人(89.3%)是在5月8号至5月14号(第一周)答卷的,而5月11日、12日两天填写问卷的人数分别614人(50.0%),381人(31.0%),共占总答卷人数的81.0%。而只有132人(10.7%)是在5月15日至21日(第二周)答卷的。因此,这项调查数据基本上是反映了公众在第一周,特别是5月11日、12日的心理状况。5月8号至14号,SARS疫情正处于高峰时期,其间中国大陆确诊SARS病人累计628人,平均89.7人/天;疑似病人累计877人,平均125.3人/天。
答卷者中,年龄分布在19至35岁的有985人(80.1%),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861人,占70.0%),职业分布较分散,以教育/科学研究稍多(164人,13.3%)。
二、总体状况:全量表共25个题目,以积极答案每题4分,累加后得总分。1229名答卷者的量表总分为:76.6±14.0(平均值±标准差),具体分段统计为:
分数段人数百分数(%)
0-49:615.0
50-79:49840.5
80-100:67054.5
显示,非典流行高峰时期,大约一半的答卷者心态良好,而另有约一半的答卷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5%的人则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
三、应对非典的积极、消极方式
(一)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要表现(排在前六位的)有:
1. 我感到空中弥散着非典病毒,即使身边没有人我也一定要戴口罩否 1184人(96.3%)
2. 我要求亲人或即使真的得了非典,我宁愿在家病死,也不去看医生否 1170人(95.4%)
3.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非典流行肯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是 1155人(94.0%)
4. 面对非典的流行,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属于正常心理反应是 1143人(93.0%)
5. 我会积极地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在非典流行时期仍能生活愉快是 1128人(91.8%)
6. 朋友应给我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不然我会很生气
否 1096人(89.2%)
(二)消极应对方式的主要表现(排在前六位的)有:
1. 医院是最容易传染非典的地方
是 967人 (78.7%)
2. 看到身边的人咳嗽,我急忙躲开,因为我害怕他会传染我非典是 719人 (58.5%)
3. 我每天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害怕自己染上了非典。是 666人 (54.2%)
4. 当恐慌心理较为严重,自己难以承受其痛苦时,我会主动去看心理医生的否 508人 (41.3%)
5. 当我感到恐惧时,我会找朋友聊天,问他们是否也同样感到恐惧否 461人 (37.5%)
6. 当出现身体发热时,无论是否染上非典,我都会主动去医院看病否 439人 (35.7%)
(三)特别重要的条目
1. 我总想找机会逃离疫区是 324人(26.4%)
2. 我担心如果真的染上非典,会被别人瞧不起,会被亲人遗弃是 256人(20.8%)
3.最近身体出现了很多不适,如食欲不振、心慌、胸闷、多汗、手抖、失眠等 是 189人(15.4%)
四、性别、婚姻状态、学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调查题目在性别和婚姻状态没有关系的。而只有第7题“看到身边的人咳嗽,我急忙躲开,因为我害怕他会传染我非典”选“是”、第8题“我正忙着向朋友打听,什么药物或者秘方可以预防非典”选“是”、第18题(“当我感到恐惧时,我会找朋友聊天,问他们是否也同样感到恐惧”选“是”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显示,面对非典,女性的恐惧感较男性明显,但是女性更善于通过与朋友聊天的心理支持方式来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受婚姻状态影响的题目是:第1题“面对非典流行,我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尽管这样的日子很无聊”选“是”、第15题“我担心如果真的染上非典,会被别人瞧不起,会被亲人遗弃”选“是”、第21题“当出现身体发热时,无论是否染上非典,我都会主动去医院看病”选“否”者,未婚者显著多于已婚者。表明,未婚者比已婚者更惧怕非典,可能与他们的社会支持亲情较少有关。
问卷总分与学历有相关性,但是相关较弱(r=-0.064,p=0.025);与年龄无相关。
五、结论
1、 该调查是在网上进行的,答卷者是比较有文化知识、且有上网条件的公众(网民),而非整个社会群体。所以,该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了网友的心理状态。
2、 调查答卷的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1号和12号,所以,该调查结果所反映的5月11、12日两天的心理状态。
3、 尽管我们列了25个条目,但是仍然不能全面反映非典时期的所有心理反应。
4、 由于开始的时候,没有设计“城市”变量,所以,该调查结果无法区分答卷者是生活于疫区或是非疫区。
5、 该问卷没有做有效性和稳定性的测试,所以,该结果只能供有兴趣者参考。
6、 总体来看,答卷者的心理状态是积极的,答卷者心理状态良好者占54.5%,较好但有一些心理应激反应者占45%,只有5%的答卷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得到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帮助。
7、 面对非典,半数以上的答卷者会认为“医院是最容易传染非典的地方”,当“看到身边的人咳嗽,我急忙躲开,因为我害怕他会传染我非典”,且“每天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害怕自己染上了非典”。有20.8%担心“我如果真的染上非典,会被别人瞧不起,会被亲人遗弃”,而15%的人存在应激引起的躯体反应如“食欲不振、心慌、胸闷、多汗、手抖、失眠”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和过度恐惧的心理、生理反应,是当时公众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我们在科普宣传中应该特别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8、有324人(26.4%)在出现非典后“总想找机会逃离疫区”,这对于控制非典疫情扩散是非常不利的心理因素。提示今后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引导社会公众在非典时期一定要减少流动,避免因流动或讨论疫区而使疫情人为扩大。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