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太多,也会导致懦弱

作者:如文来源:《生命时报》 2008-03-17

背景:

由于家里孩子多,父母忙不过来,、小陶可以说是姐姐小敏一手拉扯大的。现在小陶到了结婚的年龄,可还总是跟小孩一样,一点也不像男子汉。小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担心弟弟这样会撑不起一个家。于是小敏经常给小陶讲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但小陶好像没什么进步。于是小敏找到了我,想替弟弟咨询。

咨询过程:

一个凉爽的下午,一位穿着得体的女性走进我的咨询室。她看起来有30多岁,显得成熟、自信。我不知道这样一位女性能有什么心理问题。

带着疑惑,我把她让到沙发上坐下,她开始侃侃而谈。

“医生,我是为我弟弟来的,他已经25岁了,却还像小孩一样,我不知道怎么帮他。”

(我的疑惑解开了,原来她是一个“代人咨询者”,这样的来访者觉得别人有问题,代别人来咨询,但咨询师却要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因为心理咨询不能超越时空解决不在现场的人的问题,谁来谁就是咨询者。)

于是我缓缓地重复着她的话:“你想帮助他?”

“是的。我家有7个孩子,我是长女,他是最小的孩子,我妈妈忙不过来,他可以说是我带大的。我是他半个妈,他什么都听我的,现在他长大了,还是什么事都要问我,可他也是要成家生孩子的,我不能管他一辈子。说实话,要是我能,真想帮他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

(听她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我有一个感觉,这位女士很强势,她的强势是否会影响到她弟弟呢?她弟弟恐怕会认为“姐姐什么都能办到,就不用我操心了”。

可小敏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仍不断问我应该怎样“帮助”弟弟。翻译过来就是“我怎样继续为弟弟操心?”我想给她一个反馈。)

我说:“你这样为弟弟着想,你觉得他会有什么感受?”

小敏可能已经意识到这句话里隐含的攻击。“他是什么感受?他就想依靠我!”

(我感到小敏是用溺和攻击软化了弟弟,我现在感到的不舒服,可能就是她弟弟也能体验到的,但是小敏并不觉得。)

于是,我给她讲了个故事:有一窝鸟,老鸟每天出去给小鸟找食,小鸟长大后也没学会自己捕食虫子。于是老鸟想要在有生之年多给孩子捕食些虫子,留下一年活命的粮食。“你觉得这只长大的小鸟会怎么样?”

小敏脱口而出:“会像我弟弟一样,长大了也没出息!我弟弟可怎么办呢?”

(我发现小敏其实还没有理解故事的意思。于是我打算敲打她一下。我说:“你觉得这只老鸟和你像吗?”)

听了我这么直接的问话,小敏一时没有说话,她在思考,而思考对于她是件困难的事情。过了一会儿她说:“可能是有点像。”

(我需要让她明白她在弟弟问题的形成上应该负的责任,而她很显然是个不愿承认自己有错误的人,我的意图很可能被她理解为攻击或者不友好。我打算采取“问题解决”思维。)

我问:“你觉得这只老鸟怎么做才能帮到孩子?”

她说:“别再管它了。让小鸟自己捕食去吧。”

我再问:“你觉得你怎样做才能帮到弟弟?”

她沉思一下,说:“别管他了,是我管得太多了。”但她突然显出很烦的样子,说:“但他已经这样了,这么懦弱,我真不知道他还能有什么发展。”

(看来,她刚取得的进步是表层的,她马上又把责任推到弟弟身上。我感到我们的咨询就像一场拉锯战,小敏在拼命否认自己的责任。)

于是我安慰她:“我能理解你。你为弟弟付出了那么多,却发现自己是不是错了,这种感觉不好受的。”

小敏点点头,看来她放松了一点。但此时,咨询陷入了困境,于是只好暂告一段落,我们约好过一周再见。

一周以后,小敏又来了,这次咨询中,我们谈到了她的童年。她的父母很粗暴,她作为长女承担了很多大人的职责,也多挨了不少打骂。她对弟弟也是以打骂加溺爱的方式来教育,弟弟为了配合她,成了心理上的“弱势男人”。

经过十几次咨询,她已经知道如何对待弟弟,但愿她的弟弟能多一些自主性,从姐姐的“鳄鱼嘴”里钻出来。

心灵词典:

鳄鱼嘴: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比喻,多指母亲以爱的名义“吞噬”孩子,用爱恨交加的教育让孩子心理上不能离开母亲,不能分化出自己的独立人格。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家园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