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多患“蜡炬成灰”症

作者:俞可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6-12-25

德国80万教师大军中间,每年约有5000至6000名提前下岗,平均提前年数为16年。此外,还有大量经常或长期请病假的教师。德国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近日,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埃姆斯代腾镇,一名身绑炸药的蒙面中学生闯进其就读学校,开枪扫射,造成8人受轻伤,然后自己结束了18岁的生命。

此前,“教师向学生投降”这条头号新闻曾上了德国各大媒体,起因于德国首都柏林某外国移民聚居区吕特利主科中学爆发了一连串学生袭击老师的骚乱。学校的日常教学生活已走到了暴力失控的边缘,该校教师已彻底心力交瘁。

德国80万教师大军中间,每年约有5000名至6000名提前下岗,平均提前年数为16年。其中仅6%尚能勉强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早退人员中生理和心理病因各占一半。此外,还有大量经常或长期请病假的教师。上述柏林吕特利主科中学现任校长布里吉特·皮克女士自新学年(去年秋天)以来一直告病在家,并宣布提前退休。副校长一职迄今也无人应聘,学校目前只有一名临时负责人。据柏林市政府教育部门的最新统计,2016年10月,765名教师处于3个月以上的病假状态中,占德国首都教师总数的3%。如果加上刚开始请病假且很可能进入长期病假状态的教师,有1061名。2016年10月和2016年10月,统计数据分别为694和681。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教师心力交瘁而最终失去工作能力的呢?

1/3教师显“蜡炬成灰”症状

学校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所,更是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就是说,教师既是授课人员,又是学校社会工作者、学生心理咨询师和保育员以及家长的顾问。学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却对教师提出更专业的要求。于是,有的教师失意,甚或心灰意懒。心理诊断显示的是蜡炬成灰(burnout),即慢性疲劳综合症,这个症状可以从持续疲劳、情感衰竭、对他人的恶意直到个人行为能力的退化以及身心俱瘁。重要原因是行为能力低下和集体支持缺位。

“蜡炬成灰”症状是社会性从业者的主要职业病之一,教师身上最初被确诊为此病是在20世纪初。

每3名德国教师中间就有1名暴露出“蜡炬成灰”症状。这是波茨坦心理学教授乌韦·沙尔施密特2002年和2003年对7000名教师所作的问卷调查结果。另外1/3的教师受到近乎苛刻的自我挑战的威胁。这位心理学家把心理高危群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条件奉献者,另一类是心灰意懒者,尽可能少干活却仍然感到负重难忍。对此,沙尔施密特教授提出了减缓病情的措施:提高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和社会认可度,改善工作条件和学校社会氛围,加强对师范生实际操作能力如自我减压的训练,提高教师的心理自我调控能力和求助专家的意识。

教师已成校园暴力对象

学生行为异常往往表现在青少年暴力上。2016年初,德国联邦刑事警察总署公布了一份题为《青少年的攻击和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委托纽伦堡大学的专家撰写的。专家对1163名13和14岁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半年中有将近1/3的学生拳打脚踢过同学,5%的学生常常攻击他人,1%的学生以武器来威胁对方。80%的暴力事件是由一群长期有意伤害同学的“恶鬼”所干的。个别学生异常行为甚至引发校园枪击案。

除了肢体暴力,心理暴力也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慕尼黑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梅希蒂尔德·舍费尔的研究成果显示,德国每25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位一周内遭到过心理暴力攻击,德国有50万名在校的心理暴力受害者。

学生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也包括教师。慕尼黑教师职业健康研究所所长对950名教师作了调查,结果是,一年中2%的教师遭到学生的肢体暴力,43%成为学生语言暴力的目标,7%的个人物品遭到学生的损坏。这位医学家尤其要强调的是,这类暴力现象在主科中学更为普遍。

身心俱瘁,如何去抚慰学生

青少年行为的暴力倾向源于心理病态,学生似乎更需要心理治疗。黑森州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克劳蒂娅·莱考夫斯基认为,通过在校内经常性展开心理咨询,类似吕特利主科中学的暴力激化是可以避免的。可是,黑森州的81个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编制空缺了1/3,每位学校心理学工作者要负责30到50所学校,其跨度有时竟达70公里。而现在全州仅有的54名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中,4成将在今后16年退休。这位女主席呼吁政府能够为全州每所稍具规模的学校配置一名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仅这个需求量估计可达1000名。在学校暴力事件频发的巴伐利亚州,为了能够与学校心理专家交谈一次,每个学生平均要等上7周,而要想与学校社会工作者约个咨询,平均等待时间为三周半。全州目前仅有94名学校社会工作者,可州政府4年前承诺要增添350个名额。

不少专家并不主张学校引进心理咨询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称职的教师足以应对这些问题,因为是学校制造了失败者。倘若教师自我已身心俱瘁,又如何去抚慰与拯救未成年人呢?

教师工会的健康干预力

在公众眼中,教师是个很清闲的工作。在德国,教师只需工作半天,除了法定节假日还有寒、暑假和春、秋假。因此,教师的工作压力以及由工作压力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往往被公众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忽视。当然,忽视还缘于主管部门的财政算盘。对他们来说,教师的健康问题并不会像企业那样造成经济损失,教师病了可以由同事来代课,或就让学生回家。后者是德国学校的惯用做法。正因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缺位,德国教师对身心健康问题更多采取自助的方式来应对,就是通过各级教师工会。

教师工会不但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健康咨询会和自我保健课程,以及培训负责教师健康的工会干部,还利用这种机会敦促政府。比如巴登-符腾堡州的教师工会成功地促使了州教育部贯彻执行1996年颁布的劳动保障法。从2001年起在约530所普教和幼教机构内成立劳动保障委员会,随时接受劳动保健医生和劳动安全专家的咨询,同时,在州教育部设置了相应的工作组来对学校层面的劳动保障委员会进行协调和指导,此工作组由一名校医、一名劳动保障专家、一名管理人员、一名秘书、一名律师和一名护士组成。

教师健康与学校发展

全国范围内的项目有2003年秋天启动的“德国可持续学校健康和教育联盟”,由德国教师工会设立,贝塔斯曼基金会资助,目的是打造“优良而健康的学校”。通过师生健康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学校的健康促进要纳入学校发展框架中,成为学校教育使命担当过程中的有力支撑,并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在专家的专业指导之下,通过学校日常生活的典型案例来开发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健康促进对学校发展的介入,学校和区域的健康咨询、预防和干预网络建设等。已公开推广应用的措施有:“氛围太棒了!共同建设优良而健康的学校”;“告别吸烟教室!优良而健康的学校的积极意义”;“对学校有兴趣”;“寻宝――优良而健康的学校的一项措施”;“优良而健康的学校――学校项目发展的途径”;“活动的学校――在活动中发展学校”以及“学校――建筑――空地――健康”。这些措施是针对期盼实现优良而健康的学校的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和家长的。其中直接与教师健康有关的是“对学校有兴趣”,它所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成为一名优良而健康的学校中的好教师。

健康干预的持续性取决于教师健康负面干扰因素的复杂性。比如,在作为工作岗位的学校,教师的身心压力来自各个关系层面,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教师与校领导之间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而且,教师工作的时间与空间维度难以厘定:教室、走廊、校园、办公室、实验室、手工作坊、操场、食堂、课外文化和教育机构、郊游前往的野外、家访的学生家庭以及教师私家的办公桌等。再有,教师的工作性质更无法定义:授课、备课、阅卷、家访、咨询、组织参观和郊游以及进修等。

据明斯特大学的调查,教师的身心康复不但具有人道主义的意义,而且还可以每年减少3万欧元的财政支出,进一步可以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优良而健康的学校,毕竟没有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一名身心健康有问题的教师。(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家园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