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只有听过问题少年,没有听过问题老年。不过,要是仔细问起来,倒是有不少人家,家中有个老是惹麻烦的老人家。
白天睡大觉,晚上起来吵家人。整天抱怨东抱怨西,甚至胡言乱语,说什么人来找过他——但偏偏没有此事。或者说谁对他不好,谁想害他,仔细问起来,什么也没有。
更奇怪的,有时候还会说:往生的人来找他,或者在半夜里说:屋角有个穿白衣服的人在看他。让人着实毛骨悚然,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真不该如何是好?该不该请个法师来作法?
这些问题很多,也很常见,但是会拿出来讲的人却不多,也许是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也许是觉得老人家本来就老番癫,胡言胡语不足采。
但是,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老人家的一些疾病,才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谵妄,另一个,就是痴呆。两者都可能合并精神症状,造成上面的问题。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谵妄(Delirium)
谵妄的特征是意识障碍。它通常伴随着身体疾病,在5-15%的内外科病房病人或20-30%的外科加护病房病人身上会出现谵妄现象。它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
大部分病人的病情改善快速,只有少数病人需要特别的治疗。与谵妄意义相近的名词有混乱状态(confusional state)与急性器质性症候群(acute organic syndrome),但这些目前都已经过时了,最好避免使用。
意识混乱是最重要的症状,这可从定向感混乱(disorientation)(无法确定时间与地点,认不出旁人)与注意力减退中发现。症状的严重度会随时间而起伏改变,通常在晚间会恶化。
行为可能过度活跃、发出噪音、暴躁易怒,但也可能过度迟滞。思考会变慢、混乱,内容通常很复杂。关系妄想可能出现——患者会觉得旁边的人都是在讨论他的事,或者是笑他——但只是暂时性的,内容也比较含糊。
情绪方面,通常是焦虑、困惑、易怒的、也可能会忧郁,通常改变很快,让人摸不着头绪。。
知觉通常被扭曲,会经常发生错觉,而且,患者会用很奇怪的方式来解释他。譬如:把一片白布看成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然后又认为那个人就是阴间的人要来带他走等等。所有的错觉都以视觉为主。有时候也会有视觉幻觉——这时候,患者就会无中生有,凭空看到一些东西。触觉与听觉幻觉也可能发生,患者可能说自己闻到死人的味道,或者被鬼摸——但这些都比较少见。
记忆力方面,记忆与学习都会受到影响。
还好,上述的症状都是可以恢复的。一旦病情改善,病人通常不记得大部分的发病经过。
谵妄的临床症状因人而异,部份会受到人格的影响。通常有两类主要的表现类型:第一种是病人无法安静下来、对周遭刺激过度敏感、可能有幻觉或妄想;第二种是病人不活动、嗜睡等等。
谵妄较常发生在老人身上,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脑部外伤、脑部疾病的人更多。感觉剥夺的状况(例如:光线不足等),也比较容易出现谵妄的症状。
谵妄的处理包括两部份:找出潜在的病因,并解决之;同时处理病人的焦虑、痛苦、与行为障碍。
‧ 患者需要不断的安抚与定向感重建,以减低焦虑与定向感混乱的程度。这过程可能得反复施行。
‧ 对亲友充分解释本病的来龙去脉,减低他们的焦虑,鼓励他们给予病人再保证与定向感重建,并协助之。
‧ 如果老人家是住在病房里,最好有固定的生活作息流程。如果可能的话,将病人单独放在一间安静房间里,这将有助于照护病人。到了夜里,应该保持足够的灯光,让病人能够轻易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但也不能亮到影响睡眠。可以鼓励亲友留下来陪病人,或者常常来看病人。
‧ 用药越精简越好,太多药物可能让谵妄恶化。
‧ 小剂量的benzodiazepine或是其它类的安眠药可有助于患者入睡。白天时,则不要使用benzodiazepine──因为它的镇定效果可能会增加定向感混乱的可能性。当病人感到痛苦、或其行为颇混乱时,可以小心地使用抗精神病药。先给一个起始剂量,以治疗急性状况,随后规律地给予口服药物,剂量最好足以让病人安静下来,但又不会造成过度的嗜睡效果。Haloperidol是一个适当的药物,有效剂量约在每日10-60 mg。倘若有需要,第一次剂量的2-5 mg可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但是这些药物都不能自行购买,得经由医师处方才行。
痴呆(Dementia)
相较于短暂的谵妄现象,痴呆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痴呆是一种智力、记忆、与人格的整体性障碍,但不会影响意识。这是一种后天性的疾病,跟智能障碍不同——智能障碍是一出生就存在的障碍。大部分的痴呆症都无法复原,只有一小部份却是可以治疗的。
痴呆症往往以记忆力障碍来呈现。其它的表征包括:行为改变、情感性疾病、妄想与幻觉。痴呆症通常是不知不觉中、缓慢发展的,直到有天,因为社会环境改变或其它疾病的缘故,造成痴呆症的急性恶化,这时,其它人才注意到这问题。除此之外,痴呆症患者也可能有攻击性行为、性欲自制不能的症状。中老年人倘若突然出现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而且与其个性不符时,通常暗示着痴呆症的存在。临床表征视病人病前性格(premorbid personality)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原本就有的神经质或多疑的人格倾向,在痴呆症发作时,可能变得更加明显、夸张。社会孤立或失聪的患者面对自己日渐衰退的智能,会比一般患者更难调适。相反的,社交技能良好的患者即使在智力恶化到颇严重的地步时,依然可以勉强维持自己的社会性生活。
认知功能障碍是痴呆症的核心问题。「健忘」通常很早就出现,而且很显著──「无法学习新知」是最明显的征候。通常,短期记忆的丧失比长期记忆的丧失来的明显。病人往往会拿一些借口来搪塞自己健忘的事实,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所谓的虚谈现象(明明不知道,却随口胡扯的现象)。在一些个案中,失语症、认识不能(认不出原本熟悉的事物)与运用不能(一些原本会做的事情,诸如洗澡、拿剪刀等等,后来都忘记了)都可能出现。注意力与专注力通常会受损。一旦痴呆症的诊断成立了,几乎无可避免的,会出现「时间定向感」混乱,更严重的时候,连「地点」与「人物」定向感混乱也会出现。(跟谵妄不同的是:早期的痴呆症通常不会有显著定向感混乱)
行为可能是混乱、无法放松、不适切的。通常,动机与兴致都会丧失,一些病人会变得无法放松、整天走来走去、甚至连晚上也一样。当病人发现别人的要求超过他日渐受损的能力所及,他可能突然暴跳如雷或哭泣(猝变反应)。随着痴呆症日渐恶化,病人越来越不能照顾自己,可能变得自制不能、忽略社会礼仪规范。行为变得无目的。到最后,病人甚至可能大小便失禁。
在早期的阶段,情绪的改变包括:焦虑、躁动不安与忧郁。当痴呆症越来越严重,情绪跟反应会变得迟钝,可能无缘无故情绪就改变了,一如先前所提到的猝变反应。
随着病情进展,思绪会变慢、内容越来越贫乏。病人可能有抽象思考障碍、弹性降低、重复现象的现象。判断力通常是有问题的,错误信念──通常是被害的想法很容易出现,有时候甚至会恶化至妄想的程度。在后期,思考可能变得破碎而不连贯。紊乱的思绪会反应在病人的言语里头:发音错误与命名性失语症都是很常见的。最后,病人可能只会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噪音,或者干脆不说话。
知觉障碍(错觉与幻觉)可能随着病情恶化而加剧。幻觉通常是视觉性的。病人通常对于疾病与其严重度缺乏病识感。
痴呆症有许多种原因。在老人里头,退化性疾病(例如上次所讲到的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与血管性问题等等)尽管许多病因都是无法治疗、不能改变的,但是在评估一位病人时,我们还是得整体性的去评估,不要遗漏任何一丝可以治疗的部份:例如可以开刀的脑瘤、慢性硬膜下血肿、正常脑压性水脑症。
少部分的痴呆症是可以治疗的,其余的,治疗就只能放在减低失能(disability)与提供支持上。如果可能的话,痴呆症的照顾最好在医院外进行,可以由身为家人的你们照顾,或由相关机构照顾。痴呆症的照顾由残障程度与社会环境的评估开始,目标如下:
‧ 尽可能维持残存的功能
‧ 减少令人痛苦的症状
‧ 提供相关设备与病人
‧ 家人彼此扶持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