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孩子的“蛋壳”心理

作者:佚名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1-02-08

日前,一位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记者,班上一个平时比较文静胆小的学生,因迟交作业受到老师批评后,竟当场用头撞课桌椅,拿铅笔戳自己的手臂,被老师连忙制止……在惊诧和担忧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单纯的心灵外,裹着一层易碎的蛋壳,面对外来的压力,竟如此不堪一击,甚至要采用一种极端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呢?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们可能也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批评孩子学钢琴不认真,孩子索性就放弃不弹;和父母玩游戏一旦输了,孩子就大发脾气;看到其他小朋友表现比自己好,就委屈哭泣。这些表现虽说不上偏激,可“蛋壳心理”却日益成为孩子心理正常发展的隐患。而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多表扬并非好事

伟伟妈:伟伟现在念小学二年级,考试经常得第一,我常常夸他是“最聪明的孩子”。可是前天,他一回家就冲进自己的房间把门反锁起来。我在外面劝了十几分钟,伟伟才像个泪人似的把门打开,只见书本扔了一地,他伤心地哭着:“我不去读书了,没意思!”我吓了一大跳,问了好久,伟伟才哽咽着说:“这次数学考试我没有得第一,只考了90分……妈妈,我是不是变笨了,不是最聪明的孩子了?老师同学一定都会笑话我的……”

孩子的想法和表现让我觉得非常沉重,难道是表扬出了问题?那天我和伟伟谈了很久,告诉他,谁都无法永远得第一,但只要努力了,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别人也不会因你偶尔的失误嘲笑你。相反,如果面对挫折自暴自弃,才会被别人看成“胆小鬼”。伟伟这才慢慢平静下来。

小编点评:孩子幼年阶段时,家长应尽可能协助他们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但如果一味表扬孩子聪明能干,他会认为做不好事情是因为他不聪明,因此害怕失败,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家长应让孩子明白,成功固然好,但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意识为孩子制造一些挫折,增强其耐挫力。

老是批评也不可取

杨杨妈:杨杨5岁开始学钢琴,也许是年龄较小的缘故,一些练习曲老是弹不好。每次不会弹她就让我教,但我白天工作忙了一天,心情比较烦躁,教了两三遍她还不会,我就忍不住骂她“笨”。后来她学琴的兴致越来越低,要她弹琴简直比吃药还苦。更糟糕的是,有一天,我发现杨杨的左手背上有一道红红的印,像是被人拧的。原以为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欺负她,追问之下,杨杨才说是她自己拧的,因为“小手不听话,老是弹不好钢琴”。我又心疼又后悔,下定决心今后再也不骂杨杨了。

小编点评:孩子遭受挫折寻求大人的帮助时,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及时鼓励,或是遭到父母的误解否定,则易导致缄默其口、产生自卑、偏执的性格,甚至可能采取偏激行为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相反,如果大人能耐心给予帮助和引导,那么孩子便会养成积极交流的习惯,并逐步形成能坦诚、大胆地与别人沟通的性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喜欢将孩子的成功当作自己的“门面”,赢了就夸孩子聪明能干,输了就指责和埋怨孩子笨,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争强好胜,非赢不可。

专家发言

金一贵(厦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

教育孩子坚持以表扬为主,这是必要的,但挫折教育也是必需的。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小孩能安然解决,有的小孩却变得狂躁不安或者一蹶不振,这与家长对孩子长期呵护使之无法承受挫折有关。当挫折已经影响到孩子的情绪,那么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地宣泄,不可积累太多的负面情绪。

有些胆汁质小孩,受到批评后,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但由于自身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不能自己解除。又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面临压力时,身体反应是经常持续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动等;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至于出现带有“自残”倾向的行为,已走向极端,属于不正常的发泄,是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假如家长的疏导仍不能有效解除孩子的压力,就应寻求专家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尽量使孩子的异常反应得到及早纠正,消除其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

锦囊妙计

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耐挫力

孩子在游戏中可能会碰到一些困难,比如搭积木时,一座快建好的“高楼”突然塌了,看着孩子沮丧的表情,家长不要立刻插手,可以和他讨论,引导孩子思考,然后让他自己去执行解决的办法。当他重新搭成“高楼”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另外,孩子们一起玩也难免出现矛盾,家长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协调,由此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这是提高幼儿耐挫力的良好途径。

此外,大人和孩子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当然奖励的前提是要求孩子说出输的原因。

三言两语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孩子并不了解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家长如不引导他们正视挫折,孩子则很有可能被挫折击倒。

来源:海峡生活报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家园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