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欺负行为

作者:佚名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1-02-08

1. 前言

儿童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程度和社会适应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同伴交往中,有的儿童经常成为同伴攻击和欺负的对象,有的却很少成为受害者。其原因除了其自身生理条件、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因素之外,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反映社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儿童对人际冲突和人际矛盾的基本应对策略的应用。研究表明,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因而会越来越多地使用问题解决的策略来处理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而那些经常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来处理人际冲突和人际矛盾的儿童在同伴中一般更受欢迎,更容易被同伴所接受。这表明儿童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与同伴间人际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由此推论,人际适应良好的儿童要比人际适应不良的儿童在人际冲突中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的策略。儿童人际适应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冲突解决策略的运用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卷入欺负行为的儿童,不管是欺负者还是被欺负者,都会存在人际适应的问题。本研究在探讨小学儿童在人际冲突中的基本应对策略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卷入欺负行为的儿童在人际冲突中的策略应用和反应特点进行研究,以期揭示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儿童期负行为角色之间的关系。

2. 方法

2.1 被试 7-13岁儿童431名,平均年龄10岁5个月。其中女生212名,男生219名,分别来自天津市9所小学。

2.2 工具 儿童欺负行为问卷:根据 Olweus 问卷修订。

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量表:根据 Causey & Dubow 的自陈式冲突解决策略量表修订。共有5个分量表:求助、问题解决、逃避、内倾化和外倾化。

2.3 程序 征得学校的同意和配合,进行儿童欺负行为问卷和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的测验。后者要求儿童假设或想象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自己可能采取的应对办法。所有测验在两周内完成。使用统一的指导语,4年级以下学生由主试朗读测验题。测验时要求班主任回避。所有测验均在下午第3、4节课集体施测,采用匿名的方式。

2.4 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采用SPSS 7.5(for windows)进行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

一、儿童问题解决策略发展的一般趋势

不同年龄的儿童在冲突解决策略的运用上存在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因素主效应显著(F[30,2087]=4.390,P=.000)。在问题解决量表上大龄儿童得分高于低龄儿童(F[6,424]=13.088,P=.000);在求助量表上低龄儿童得分高于大龄儿童(F[6,424]=4.061,P=.001)。其他各量表年龄差异不显著。性别因素的主效应亦显著(F[5,419]=8.563,P=.000),在问题解决策略量表上女孩得分高于男孩(F[1,424]=22.539,P=.000);外倾化量表上男孩得分高于女孩(F[1,424]=17.011,P=.000)。

二、卷入欺负行为的儿童与其他儿童在冲突解决策略上的差异。

根据欺负行为问卷结果,划入欺负组35人,被欺负组90人,欺负/被欺负组44人,无关组262人。另有21份无效问卷被剔除。

各组的人数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X2[3,N=431]=37.934,P=.000)。女孩被欺负组人数(25.0%)显著高于男孩被欺负者人数(16.9%);男孩欺负组人数(11.4%)、欺负/被欺负组人数(17.8%)显著高于女孩组人数(4.7%)和欺负/被欺负组人数(2.4%)。

表1是男女各组在冲突解决策略各分量表上的平均得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组间主效应亦显著(F[15,629]=6.595,P=.000);女生组间主效应显著(F[15,608]=4.146,P=.000)。

对男生各组的单变量方差分析(univariate ANOVA)结果显示,除在回避策略上效应不显著之外,在求助策略(F[3,215]=12.862,P=.000)、问题解决策略(F[3,215]=10.085,P=.000)、内倾化[F[3,215=3.623,P=.014)和外倾化(F[3,215]=3.594,P=.014)上组间效应均显著。各组均数的多重比较(Post-hoc test)显示,在问题解决策略上的平均分无关组显著高于被欺负组、欺负/被欺负和欺负组;在求助策略上的平均分无关组显著高于欺负/被欺负组和欺负组,被欺负组、欺负/被欺负组显著高于欺负组,被欺负组显著高于欺负/被欺负组;在内倾化上的平均分欺负组显著低于欺负/被欺负组、被欺负组和无关组;在外倾化上的平均分无关显著低于欺负组和欺负/被欺负组。但对女生各组的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仅问题解决策略(F[3,208=14.104,P=.000]和求助策略(F[3,208]=2.713,P=.046)效应显著,其他各项效应均不显著。各组均数的多重比较显示,在问题解决策略上的平均分无关组显著高于欺负组、欺负/被欺负组和被欺负组;被欺负组显著高于欺负组。在求助策略上的平均分无关组显著高于欺负组。

4. 讨论

儿童随年龄增长,社会化水平越来越高,因而会越来越多地使用问题解决策略。12岁以后更为明显。因为低龄尚未完全形成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往往凭自己意愿和好恶来处理人际问题。而青春期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更愿意自己来处理问题而不是总求助于他人。

在性别差异上,女孩比男孩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的策略;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外倾化情绪反应。这与女孩通常比男孩较为早熟,社会化发展程度略高于男孩有一定关系。同时也由于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和女孩自身的生理特点,使得女孩更多地采取非激化矛盾的办法。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认可的角色要求。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女孩更容易成为被欺负者而不是欺负者。

卷入欺负行为的各组都较无关组较少采用问题解决策略,说明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与儿童的人际关系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善于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来处理人际矛盾和冲突说明儿童的人际适应状况良好,社会化发展程度较高,欺负者和被欺负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都是人际适应不良的一种表现,不善于处理人际矛盾和冲突。欺负者以自身的身体条件和优势地位来处理人际矛盾和冲突,或通过发泄来达到某种满足;而被欺负者除了由于自身相对弱小等因素之外,又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冲突解决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使得欺负者可以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实施欺负行为。

欺负组儿童表现出高外倾化的特点,并且在求助策略的使用上显著低于无关组和被欺负组儿童,特别是男生中尤为显著。欺负组儿童由于自身的相对强大,使得他们在同龄同伴的交往中很少有必要去寻求其他同伴的帮助。这对其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有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欺负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比不卷入欺负行为的儿童存在更多的人际适应的问题,其酗酒、暴力和犯罪等行为的比率比不卷入欺负行为的儿童明显增加。

从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小学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人际冲突中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越来越多;女生比男生一般较多采用问题解决策略来解决人际矛盾和冲突。小学儿童对人际冲突的解决策略的运用与欺负现象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经常采用问题解决策略来处理人际冲突的儿童较少卷入欺负行为问题;欺负组儿童同被欺负组儿童一样,都可能是社会化程度偏低的表现,而欺负组儿童在社会化技能的发展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http://mind.studa.com/bulletin/060325/200603241405592.html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家园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