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洪乾坤在福建泉州中营学院坠楼自杀身亡,他留下遗书说,“儿子不孝,找不到工作……不愿意成为家里的拖累”。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北京高校今年因自杀身亡的学生已有9名。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北京高校因自杀而死亡的学生有19名,2016年,又有15名北京高校学子因自杀走上不归路。
当大学生自杀事件成为象牙塔内的噩梦时,一个过去常常被忽视的病症――抑郁症逐渐浮出了水面。有专家表示,高校自杀身亡的学生中,有60%都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有关。抑郁症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杀手。而令各高校心理咨询老师遗憾的是,很多高校学子出现了问题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获得帮助,反而是小心地把自己封闭隐藏起来,努力装得像个没事人一样。
生活在大学校园,享受着最好的学习资源,这本该是人人羡慕的事情,高校学子何以频频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有人说,连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呢?您如何看待高校中的自杀事件?如果抑郁症成了高校学子的首要杀手,什么才是抑郁症背后的真正原因?
网友布衣的观点:
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看到这样的事情觉得很心痛。我认为大学生成自杀的高危人群,一方面和学生本身有关系,但是更多的和家庭与社会有关系――家庭教育的不适当,父母的教育模式和期望,社会的压力。尤其是大四阶段,一方面要考研,一方面要找工作,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压力。
学生其实对心理课程很感兴趣,高校对此有一定的重视,但力度不大。比如说我所在的这所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占很大部分,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公共课,但是仅仅限于上课时讲一些书本上的东西,理论占主体,考试背背就可以。可以说,心理学课程在这里其实是作为一项职业技能在教了,但是这些心理学知识并没有为大家在实际中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提供好的作用。另外就是有些学生本身存在心理问题,不主动求救,和老师同学交流的也少,错过治疗期,也是一方面。我们学校也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很多学生不知道,也有知道的,但是去的也很少。
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谈咨色变”。我认识的很多学生,听到某某是学心理,就感到很可怕,很多人把心理咨询和算命同等看待,是很错误的一种观点。
大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和自身有关系,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更应该对他们的教育做到全面,不只是教专业知识,心理自救也同样重要。社会的体制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但对待大学生是否可以宽容一些?毕竟他们还没有真正的步入社会。
var nPageIndex = 1
;
var sValue = window.location.href;
var nFileStartPos = sValue.lastIndexOf('/t');
var sFile = sValue.substring(nFileNameStartPos);
var nFileEndPos = sFile.indexOf('?');
if(nFileEndPos
nFileEndPos = sFile.indexOf('#');
}
if(nFileEndPos > 0){
sFile = sFile.substring(0, nFileEndPos);
}
var nFileNameEndPos = sFile.lastIndexOf('.');
var sFileExt = sFile.substring(nFileNameEndPos+1);
var sFileName = sFile.substring(0, nFileNameEndPos);
if(nPageIndex>0){
var nFileNameStartPos = sFileName.lastIndexOf('_'+nPageIndex);
sFileName = sFileName.substring(0, nFileNameStartPos);
}
function gotoPage(_nPageIndex){
var sURL = "";
if(_nPageIndex>0){
sURL = sFileName + "_" + _nPageIndex + "." + sFileExt;
}else{
sURL = sFileName + "." + sFileExt;
}
window.location.href = sURL;
return false;
}
//-->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