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阴消阳长,人体的各种功能开始活跃,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养生包括三个方面:情志、饮食、身体。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日益重视,大多数人对饮食和身体方面的养生非常重视,而忽略了甚至根本不知道情志,即心理方面的养生。中医认为,生者,重在养心。
春困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古语云:春困秋愁。春秋两季是心理疾病多发期。《黄帝内经》指出: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因此,女性有时自己也不明白原因,就是没来由的不开心,莫名烦躁,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念头,陷入情绪的低谷。同时,受生物节律影响,人们在春季易出现嗜睡现象,如果不善于调理自己的情绪,加之不能接受春天疲倦的状态,就会产生自我挫败的感觉,导致心理问题。
中医认为,春季与肝生发调达之气相应,肝为风木之脏,主情志,不良情绪易致肝气郁滞,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而引起肝病、精神病、心脑血管病、宿疾复发等。“春天会使躁动的人更加躁。‘菜花黄,痴子忙’这个民间流行的说法,指出了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春天会复发、加重的现象。”
“其实春天调畅情志的方法很多,生活中可以自己调节。”春天调节心情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增加运动开始。到了春天,感到春困的人可以通过踏青、散步等户外活动,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慢生活。通过听听鸟鸣、看看花开、闻闻花香、瞧瞧溪水,舒展筋骨,让自己放松下来。在家的时候可以穿宽松衣裤,把头发披散下来,不要束得过紧,通过唱歌、吟诵,调节心情。同时,要做到早起早睡规律生活,顺应自然升发之气,柔和以养肝。还可以练习五音导引音乐疗法、中医养生功之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
学会管理负面情绪
面对焦虑、烦躁、心情低落时,要学会情绪管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传统医学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指出了过度的情绪、异常心理活动引起相关脏腑功能失调。
当觉察情绪波动时,要做到不过激、不压抑。比如:思念亲人时,想哭的时候就哭,避免肝气郁结。有人认为哭不好,是没出息、不坚强的表现,会让自己把眼泪咽回去,时间久了,身体就会出现问题,长个肿块、消化不良、失眠烦躁等等。科学研究表明,病由心生,76%的疾病与情绪相关。因此,要重视自己的感受,主动沟通、表达情绪情感。“中医认为,目是肝的表现,眼不见心不乱,看得多,心乱了,人散了,古人常常闭目养神,不管闲事。”静坐养生在中国有古老的历史,中医认为养生的第一要务在于养神,而静坐正是养神的最好方法。静坐也是一种现代流行且易学的放松法,可以缓解焦虑,增加自己的内控程度,改进睡眠状况。研究表明,静坐会使得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约4-6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减慢(每分钟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α波,并降低肌肉紧张的程度。
微笑带来健康
“人应该学会听从身体的声音,照顾好身体。”当人们因内外因素引起心理压力时,不一定都以外显情绪和行为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转换为躯体的各种症状来“表达情绪”,比如:慢性疼痛、消化不良、失眠、心慌等等。“高血压、糖尿病都在告诉你一句话:你该歇着了。”生病是人体自保功能的表现。春季养生要注意防寒保暖、多食绿色蔬菜、各种苗、种子类食物,养春天生发之机。同时,肝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净化肝脏的有胡萝卜、甜菜、柠檬、苹果等,可以多吃。甘麦大枣汤、丹参冰糖水等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每日服用。此外,自我按摩也是很好的和自己沟通、释放压力的方式。“用你的笑容去改变这个世界,别让这个世界改变了你的笑容。微笑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春暖花开,精神内守,才能百病不侵,顺从四时,则疴疾不起。道家以恬淡虚无,顺应自然为乐;佛家以行善为乐;儒家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不妨享受生活中每一个当下,感受快乐的能力,笑口常开,病从何来?”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