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至高境:提得起放得下

作者:诺诺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3-07-09

纵观华夏文明数千年文化传承,归纳提炼儒、道、佛三家做人的智慧,其实只有两句话、八个字:“面对—提起,转身—放下”。

“面对—提起”,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儒家提倡的做人的原则:“勇于担当”。担当什么?担当起责任、担当起使命。当你无论是“面对”你个人的、家庭的、家族的、单位的、团体的、还是一个地方的、一个民族的、一个阶级阶层的、一个国家的困难、危难、灾难时,你都不退缩、不逃避、敢于面对、勇于承担;以一种“义不容辞、挺身而出”的态度“入世”;以天下为己任,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立身”。不论你“面对”的是什么,小至你与他人的感情纠葛、关系处理,大至掀起一场革命、推翻一个政权、结束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持有敢于“面对”、敢于“提起”的态度。

但是“提起”,不是你主观愿望想“提起”,就能“提得起”的,于是,你要解决“提得起”的问题,因此你才需要学习,不论是学社会科学、还是学自然科学,抑或是一门技能技艺,不论是学三百六十行的哪一行,都是为了使你具备足够的能力,解决在你“面对”时能够“提得起”的问题。儒家追求的处世境界:人生在世要“立功、立德、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真可谓至高、至善、至美了。www.zhlzw.com

“转身—放下”,这是道家与佛家的价值所在。如果说儒家是“入世哲学”、“人间哲学”,道家则是“出世哲学”、“逍遥哲学”;儒家强调“作为”,道家强调“无为”;儒家强调“执着追求”,道家强调“不为一物所累”;所以,儒家心灵沉重、活得太累,道家心灵飞扬、活得飘逸;道家强调顺应,犹如水无常形、顺应万物,在顺应中润泽万物,又超越万物,顺应社会为德、顺应天地为道。只有以“出世”之心,才能获得超越世俗凡尘的智慧。

佛家认为:人生无常,万物皆空。相对儒家的“往外征服”,佛家侧重“往内征服”。内在—心,外在—境;因为外在的拥有皆可被剥夺,内在的拥有无法剥夺;外在的特征叫“无常”,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缘生缘灭,祸福相依,拥有权力一朝被权力消灭,拥有财富一朝为财富毁灭,得情者失自由,得名者失自在,越拥有、越恐惧失去;迷失于名、利、权、色的追逐之中,不过是被欲望控制的生命,远离了生命的真正需要,就是人的异化,佛家强调,得即是失,有即是无,色即是空;所以佛家的智慧在于“放下”,放下才能是使自己得到自在,才能回归心与境的和谐,才不至于丧失生命的本来意义。

能否“放得下”,关键在于能否“执而不着”,面对“当下”的境界,全然扮演好当下的角色,是儒家的担当。当外部境界变化了,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角色,能将“角色”与“我”分离,心随境转,时过境迁,不停留在过去的境界,不执迷于以往的角色,是道家的超越。活在当下,变化即美,不着色,不着相,坚守内心的宁静,身在红尘,心在净土,是佛家的修炼。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纵观儒道佛三家做人的至高境界,既能够“提得起”又能够“放得下”,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既有儒家的承担,又有道家的超越;既能够实现自我,又能够超越自我。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个人修养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