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屡屡受骗是因为智商低吗?

作者:张乐臣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05-23

“你还认识我吗?好久不见……”当熟悉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不禁令人心头微微一动,随即看了看手机上的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但声音却很熟悉,难道是……当你惊喜时,也许你正中骗子圈套。

骗子的骗人伎俩越来越有新意,如今,他们开始针对学生进行诈骗。近段时间以来,有不少同学相续接到类似的电话,其中不乏有同学上当受骗。类似的电话还有“你好,我是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你有一笔小学到初中的学杂费要退还。”

当我们在接到类似的电话时,莫要急于高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去辨别是非曲直,莫让一时的兴奋,掉入骗子设计好的圈套。

“猜猜我是谁”

“你不认识我了吗?”

近期,学校内不少同学都接到类似的电话,或许,他真的是你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时兴起,想要与你玩一下神秘。但是,你也需要警惕,他——或许是一个骗子,冒充你的旧友,称自己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向你借钱。

这伙骗子相当有经验,在你接起电话的时候,通常会说:“你不认识我了吗?”随后,你肯定会开始猜测,一旦你报出一个人名,他就会回答:“对,就是我。”在这个“就是我”之后就代表他要开始放线钓鱼了。

大一药学院的一位同学说,当时那些骗子冒充她的一位老师,称已经换了新号码,并在与她联系后称将要来杭看看她。在第二天,对方称自己的车子在下高速时遭遇车祸,手头正紧,急需钱,希望她能先汇些钱给他。她马上感知到不对,打了老师的旧号码,方才确定这是一个骗局。

保卫科的汪老师针对此提出建议:在接到此类电话后,汇出钱款前需与你的亲友确认,而且最好是当面。因为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骗子以电信将升级等种种因由要求你关机,后致电你的亲友,利用他们“关心则乱”的心理来骗取钱财。而且此类电话中,你也可以注意对方是否带有口音,曾经福建有整个村子利用这类套路行骗。在此,记者披露一个号码:13660055540,也请同学们提高警惕。

“你还有一笔小学到初中的义务教育费要退还”

“你好,我是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你有一笔小学到初中的学杂费要退还。”近几天,浙江工业大学大二的小郑接到一个陌生来电,他很诧异,小学的怎么到这个时候才退?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国家出台政策要免学生的学费。我们要把从小学到初中的学费退还一部分给你。我们这个也是有名额限制,你是第一批退还的。”电话那头语气诚恳,留给小郑一个手机号码1861627××××和一个编码“3788”,小郑只要拨打这个电话按照流程操作,他们就会把钱打入小郑的银行卡上。小郑觉得事有蹊跷,向周围同学求证,这下发现,同班的明亮和阿文也接到了同样的电话。对方的来电号码以及提供的另一个电话号码,均不是“0571”开头。经过查询,号码所属地在上海。

记者连线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人士,对方表示完全没有这回事,如果要发布,也会通过官方途径。记者上网搜索,“退义务教育学费”这个骗局去年就已经出现,当时是以短信的形式诈骗。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骗局转而以电话为主,直接就称自己为“省财政厅”。

直到小郑接到电话时,这个骗局又加了“新招”——先让“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给打电话,通知领取义务教育学费,再通过我们自己打电话联系“省财政厅”,这样很容易走进骗子的圈套——诱骗事主使用银行卡到银行柜员机处操作转账。要求事主在转账界面输入一组号码,然后再输入另一组密码(即转账金额)后确认,按下确认键后,消费者的钱就已经转到不法分子账户上。而骗子在电话中不断强调的“要快、要迅速”,就是不给受骗者思考的时间。

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邵晓东说对此则建议:“今后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如果再有类似的电话,需做到看、听、问、证。”

第一,看。指看来电显示、短信发送号码及号码归属地是否是本地的。如果来电显示为手机号码,则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进行搜索号码归属地。

第二,听。指听对方声音,与对方自称的身份、职务和地域是否一致。

第三,问。指多提问,如果是退费,就要问他在哪里得到的电话号码等,问得越多,对方如果是骗子,他的漏洞会越多。

第四,证。指接到退费电话,可以拨打114,查询该号码是否相关部门公布的电话,或向相关部门进行查询,辨别此事的真伪。

“天上掉馅饼了”

不知你是否曾在QQ、微博、短信等收到过这样的信息“亲的用户,这是XX几周年纪念活动,为感谢新老用户的支持,现从在线用户中抽取幸运用户。恭喜您成为了二等奖的获得者,现在请前往以下网址,请记住你的验证码,一旦遗失,将无法获取奖项。”

当你进入网站时,你会觉得这些获奖消息很真实,因为网站上甚至还会有往届的获奖者与工作人员的合照,但是如果你细心观察,这些图片其实是一些电视获奖节目的截图。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奖项需要你先缴纳几千元不等的保险金,而且需要你在两小时内汇出,很明显,这是骗子们为防止你冷静下来,特意规定的时限。只要你登陆官方网站,一旦没有在主页上发现此类活动的宣传,你就可以确定这是骗局。

与此类诈骗有些许类似的是,甲假装在你面前掉了高价值的物品,当你捡起物品时乙马上出现要求分赃,物品归你,他获得部分现金即可。实则那些“高价值”的物品皆是假的。“其实,应对这种诈骗,做到‘戒贪’就可以了。”汪老师表示。

汪老师又向记者介绍,在我们校园中,出现过最多的诈骗事件就是“合同诈欺”,很多外来人员会到学校中称要设立公司设立代理点,与大学生们共同创业,他们会出示各类证件,并表示仅收取少量押金,先将部分物品给同学代为售卖,如若不能售出还可以退还。然而,一旦将押金交出,他们马上不见踪影,其实,他们出示的各类证件也是假的。“其实,涉及到钱财的电话等都要谨慎一些,”汪老师总结道,“一旦有什么事情可向学校保卫科和公安机关求助。”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防骗知识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