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篇四 官场的应对不话清谈者才是政坛清流 政事

魏晋政界的风气,一般是崇尚清言,不务实事的。王蒙、刘惔与深公看望何充,何充正看文书,不理睬他们。王蒙说:“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这种不务实的风气,颇受后人讥讽,但在当时人,却有他们的苦衷:一是仕途由家世决定,是否勤勉无关宏旨;二是大族争斗激烈,过于认真反有激化矛盾的可能,给自己增添麻烦。总之,魏晋时勤于政事者如何充、陶侃等人可谓凤毛麟角,《世说新语》全书一千一百余则,本门类仅占二十六则,由此可见一斑。

这二十六则中,有一部分属于传统的仁政,如王承不追究盗鱼小吏、不惩办犯夜学子等。另有相当部分,则是当时政治条件下所特有的施政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王导的政绩。

王导是东晋初年的丞相,在建立东晋的过程中起过决定性作用。其政绩优劣,后世颇多争议,而王导对自己的评语则是:“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愦愦,即糊涂,王导一生事业,就在于稳定东晋偏安局面,调和大族间的矛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事从简易、无为而治的办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装糊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的一生是功是过,有待于后人详细地作出总结,但他的施政方针,确实是从东晋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我们现在来阅读《政事》门,也应该与东晋政治历史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从而作出较为公允的评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