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班子,以笔名"罗思鼎"著称(取义于雷锋名言"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罗思鼎"为"螺丝钉"的谐音),成立于1971年7月,直属张春桥、姚文元。除了常用罗思鼎笔名外,还用石仑、康立、翟青、齐永红、石一歌、史锋、史尚辉、曹思峰、梁凌益、戚承楼、靳戈、方岩梁等笔名。
三是中共中央党校写作组,笔名"唐晓文"("党校文"的谐音),成立于1973年9月。
四是文化部写作组,笔名"初澜",取义于"青出于蓝","青"即江青,"蓝"乃蓝苹,"初澜"及"出蓝"之谐音。
江青手下的御用写作组,像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在中国的大大小小的报纸上、杂志上发表文章,批判孔子,批判儒家。一时间,那"大批判"的文章整版整版冒出,那势头令人记起批《海瑞罢官》的年月:
9月4日,"梁效"的《儒家和儒家的反动思想》在《北京日报》发表;
9月15日,"石仑"的《论尊儒反法》发表于上海《学习与批判》创刊号上,《红旗》第十期予以全文转载;
9月27日,"唐晓文"的《孔子是"全民教育家"吗?》发表于《人民日报》;
紧接着,《"焚书坑儒"辩》、《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右倾机会主义和孔子思想》、《资产阶级和儒法斗争》……一连串的"大块文章",从那一个个"江记写作组"里炮制出来。
江青的"重点工程",是指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汇编了《林彪与孔孟之道》。
1974年1月12日,王洪文、江青致函毛泽东,附上《林彪与孔孟之道》,建议以中共中央名义转发全党,以在全国掀起"批林批孔"运动。
毛泽东批示:"同意转发"。
于是,1974年1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了《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并发出了《通知》。
《通知》说:"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孔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
《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共分八个部分:
一、效法孔子"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
二、鼓吹"生而知之"天才论,阴谋篡党夺权;
三、宣扬"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恶毒诬蔑劳动人民;
四、宣扬"德"、"仁义"、"忠恕",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五、贩卖"中庸之道",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
六、用孔孟反动的处世哲学,结党营私,大搞阴谋诡计;
七、鼓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思想,攻击"五·七"道路;
八、教子尊孔读经,梦想建立林家世袭王朝。
江青借助于中共中央转发《林彪与孔孟之道》,大力掀起"批林批孔"浪潮。
1974年1月24日,江青等人在北京召开在京部队的"批林批孔"动员大会。
翌日,江青等人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在京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八十有二的郭沫若就是在这次大会上被点名,被迫在万目睽睽下站了起来。
江青把手伸进部队
197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发(1974)3号"文件:
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各大军区、各省军区、各野战军党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领导小组或党的核心小组:
现将南京军区党委给中央、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报告以及中共陆军第二十军委员会和防化连全体同志给江青同志的来信二件转发你们,供全国党、政、军、民、学批林批孔时的参考。
中 共 中 央
1974年1月25日
附件:《南京军区党委关于学习江青同志给二十军防化连的信的报告》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政治部:
最近,江青同志看了解放军报内部参考上刊登的关于二十军军直防化连在批孔问题上的反映后,于1月13日亲自给防化连全体同志写了信,赠送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编写的《林彪与孔孟之道》及其附件各二百份。随信还附送:(1)《五四以来反动派、地主资产阶级学者尊孔复古言论辑录》一份;(2)《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一份;(3)《孔子是"全民教育家"吗?》一份;(4)《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反对社会变革的哲学》一份;(5)读柳宗元《封建论》一份。并派谢静宜、迟群同志专程送到防化连。谢、迟二同志1月15日到部队后,连夜向防化连全体同志宣读了江青同志的信,发了江青同志赠送的学习材料。防化连的全体同志十分感动,正按照江青同志的指示,认真进行学习。二十军党委除帮助防化连搞好学习外,并要求部队把学习江青同志的信,深入批林批孔,作为加强部队思想建设的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