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ZHLZW.COM] >> 向前进: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 >>向前进,第二部分

【字体:  】      【发表评论

    
 
上一页返回目录页下一页

  

《向前进》 生死《盲井》(4)


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怎么能这么不小心。一晚上,我都没睡踏实,翻来覆去地想,到底怎么才能把剧本找回来。

《盲井》对我的意义还在于,它第一次帮我认识到,我自己的价值。

像每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孩子一样。我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自卑让我意识到我和别人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分外敏感。出身贫穷,没有钱,长得不英俊,没受过正式教育。一个人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点,就足以有“不如人”的感觉了。何况,我都占全了。

因为这种自卑感,有时候,我反而非常自傲,只要感受到任何一丝来自他人的轻视,我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缩起来,像一只小刺猬那样。

然而,李杨导演和这部戏,却让我意识到,这些所有的种种所谓“短处”或者“缺点”,反而是我之所以是我的原因。拍完这部戏后,我不再害怕面对自己的底层出身,相反,我开始为我出身底层而感到骄傲。

从小,我就没吃过零食。我妈妈说,小时候,一毛钱我都能揣在口袋里装两三个星期都不花出去。对我来说,节约不是美德,而是必备的生存技巧。因为我不知道,下一个一毛钱什么时候会到来。只有把它放在口袋里,才会让我感觉到安全。

我也知道,很多明星都没见过庄稼地,芝麻、高粱、大豆,怎么长的,完全不知道。就像薛宝钗永远不可能体会到林黛玉寄人篱下的自卑感一样,这样的演员,在演出底层农民的时候,也永远不可能懂得他们的思维。而塑造一个让人相信“就是他”的角色,不仅仅是化了妆或者穿上衣服就可以做到的。

而这,恰恰是我的优势。对我来说,基层不是我要去扮演,要去模仿的,而是我的真实生活。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我不用去刻意地“演”风鸣,因为我就是风鸣。甚至连我一直为之自卑的地方口音,在这时也变成了我的优势:有时候,地方话对角色塑造的帮助,甚至会远远超过千人一面的普通话。

这些话,都是李杨导演在开导我时所说的。我感谢他,我一直以为,只有出身城市,上过学,相貌英俊,口音标准的人才能做演员,是他告诉了我,表演的天地,如此广阔。

李杨的标准是“生动”,从生活中来,新鲜利落,像刚从地里摘下来的黄瓜,顶花带刺,带着泥土,但是咬一口,清甜!豪华酒店里做出来的黄瓜,卫生,干净,花样繁多,炫人眼目,但是佐料的味道盖过了黄瓜本身的味道。为了说明他的“生动”的标准,他甚至自己亲自上阵,在戏里面演出了一个人贩子。

“不要表演,也不用去刻意表演一切,我就要生活里最真实的反应。”他说。

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王宝强。

煤矿砸死两个人,女主角跑了。

在《盲井》之前,我对电影的理解,并不比普通观众深刻多少。我一直以为,电影、电视剧就是讲故事,故事越传奇越好,演员越漂亮越好,服装越豪华越好,场面越大越好。

《盲井》不具备我了解的“好”的一切元素。没有一个演员是靠漂亮取胜的,没有豪华的服装,每件服装都是生活里看得到的,没有大场面,没有我幻想的住豪华宾馆,惊人的片酬,一切都没有。有的,只是一群人对电影的热爱。

这部电影没有钱,我们的拍摄地点是在山西一个偏远的小煤窑,我们就住在当地,和矿工们吃住在一起。拍下井,就真的下井,没有保险,没有防护措施。许多演员开始抱怨,说这是跟过的最差的剧组。

第一次到达煤矿的时候,我们碰到当地一个年近五十岁的矿工,当时他正在洗手,矿工是很节约水的,他们只洗手心,手背还是黑色的。听说我们是来拍戏的,那个矿工淡淡地说:“我不希望你们下井,太危险。我们的命没你们金贵。”当时我和李易祥都愣住了。

“二叔”李易祥回忆起第一次下井的经历时,说我吓得要死,紧抓着他的手不放,手心里都是汗。我当时倒没感觉怕,就是太紧张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下井的戏很多,拍摄起来也很长。我们的拍摄,一拍就是十几个小时,洞里不分日月,有一次,竟然不知不觉拍摄了三十小时。我们带着安全帽下井,听得见洞顶的煤块掉在安全帽上的声音,大家的心情不沉重也变得沉重起来。第一次听见瓦斯报警器响起,大家条件反射般地争相冲了出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