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后来有娱记形容过我长得像“远房亲戚家中的老二,甚至买早餐时把你豆浆撞翻的那个人”。记者真是笔下留情,我哪像我家亲戚家的老二啊,我们亲戚家的孩子们,都长得眉清目秀的。
大师兄那时候也想去演电影,但他后来跟我们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说,拍电影的人都是从电影学校里选出来的,那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做的事情。
表演间隙,坐在山上,我问身边的师兄:“你说做明星是啥滋味?”师兄没有嘲笑我依然还惦记着做明星这档子事,而是看着山下来来往往的人说:“做名人可能就不像普通人那么自由了。”
师兄真是有大智慧的人。
接受命运安排,做个农民?
那次探亲,我的腰上添了一个大疤痕。
时间过得真快,1998年转眼就到了,算起来,我在少林寺已经待了六年。进山门的时候,我八岁,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六年以后,我十四岁,是个会打拳、练醉剑,身子骨结实的少年了。少林寺不成文的规矩,三年期满,就可以离开了。我已经过了两个三年了,又一次,我面临着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留下,继续做一名少林武僧,和熟悉的师父、师兄在一起给游客表演,出国表演,参加比赛,做一名彻彻底底的“武林中人”;虽然钱挣得不多,但生活有保障。我从八岁就来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几乎就是我的家,离开后,我去哪儿呢?
在此之前,我已经从来少林寺拍戏的剧组口中知道,出明星最多的地方在北京。北京有个地方,叫做北京电影制片厂,那里每天都有电影拍。我的师兄里已经有人去过那里,他说,在那个地方只要蹲在门口,就会有导演来找你拍戏。那个八岁时做过的电影梦又在我心里重新出现。
去北京?做明星?可是,师兄似乎也说过,在北京混,并不容易。但是,少年的时候人是无所畏惧的。
也许我应该回家看看?然后,再去闯荡江湖。后来看到《卧虎藏龙》里李慕白说道:其实,人心里就有一个江湖。我不着边际地想到了我的十四岁,我那么渴望着江湖,却不知道江湖原来就在人心里。
日记之三:1998/12/拿着烧火棍“出国”
在少林寺呆了六年了,我还是没有等到拍电影。
我进了寺里的武僧表演团,经常会上台表演,我最拿手的是醉剑。但是我已经不是八岁的小孩了,我知道这不是真的在拍电影。但是在台上表演的时候,我还是非常高兴。
有的师兄弟表演得好,可以跟上团出国表演。我的师弟小六可逗了,他那天回来跟我们说,我也要“出国”了。我们都以为是真的,结果他跑到厨房里拿着烧火棍子戳了几下做饭的大锅,他说,这就是“戳锅”(出国)了。我们都哈哈大笑。
我没想出国,但我想演电影。
前两天,我问师兄。他说,演电影要去北京。在少林寺是没有电影可演的。师兄弟们有好多都走了,但是没有人去北京。除了留在少林寺的,大部分人都准备回去当武术教练了。我要去北京,来少林寺就为了演电影。现在我学会了好多武艺,在表演队也挣了几百块钱,应该够路费了。用师兄的话来说,应该出去“闯江湖”了。
过去老有人讲,少林寺的弟子,下山的时候要闯十八铜人之类的关。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关可闯。不过,师兄说我们要闯的关很多,第一关就是要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