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抹着鼻子上的血说:“不许告诉师父。”
“不告诉,告诉是小狗。”
“那么拉钩。”小手指和小手指钩在一起,我们手拉手又回去了。这就算是和好了。我们都知道,这件事不能让师父知道,否则两个人都得挨揍。
说起挨打,我们不怕挨大师兄打。大师兄带我们练功,他是极和善,极善良的一个人,从来不说重话,体罚也不下重手。有时候练功我走神儿,瞅瞅这儿,瞅瞅那儿。师兄就“啪”的一声拍我脑门:“你看啥,你看着啥啊,你不好好练武。”我们都知道,大师兄打人,手举得高,落得轻。所以我们在他面前还嘻嘻哈哈的。
我们都怕师父,师父严厉。
在少林寺,我学我爸“不出芒”。一般不带头起哄闹事,只是闷头练武功。只有有一年,我过生日,想跟师父请一天假,跟师弟一起去买个鸡蛋庆祝。师父认为这不是我可以不练功的理由,就拒绝了我。我心里不高兴,倔劲儿又犯了。我人没走,依然在练功,但心走了,
出拳、踢腿都有点迟钝,不比平日。师父来巡视,看我懒洋洋地站在那里,忽然抬起脚就给了一鞭腿。这一鞭腿抽得厉害,我立刻翻倒在了一边儿。
我爬起来,瞪着他。
后来,师父说,我当时的眼神儿特别狠,根本不像一个小孩子的眼神儿。说实话,那时候我心里想的全是怎么才能拿刀子捅了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我长大了你再看。”我在心里暗暗发誓。
连我自己都被这种仇恨吓了一跳。
写这一段的时候,我很犹豫。我知道,我的很多观众,看到这一段,或许会不习惯:相信“天下无贼”的“傻根儿”也会有仇恨?也会想报复?总是微笑的“许木木”、“许三多”也会有仇恨?
也许“傻根”还没有学会仇恨,也许“许木木”还没学会仇恨。但是我,那一刻,却确确实实感到一种叫“恨”的东西。
不知道有人注意过没有,去寺庙游玩,进山门的时候,门口会有四个横眉怒目的“四大金刚”,他们的手里拿着各色武器,脚下踩着小鬼。我不理解,菩萨不都应该是慈眉善目的吗?但是师父说,你不懂,有菩萨低眉,也有金刚怒目。
师父说,金刚怒目,是为了护法,让恶人知道佛法的威严,才能对佛法产生敬畏,让菩萨更好地行善。
我不是恶人,我只是个孩子,我只想买个鸡蛋过生日,师父你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来少林寺是想拍电影,但另外一个很实际的想法是,我学会了武功,就不会有人敢欺负我。我爹也不能再拿鞭子抽我!我想不通,我来到少林寺学功夫,师父、师兄都告诉我,学武是为了惩恶扬善;学武是为了更好地自保,万万不可随便对旁人动武。那么,他们为什么就能够对我挥起鞭子?因为我只是个小徒弟?因为你们是父亲?是师父?因为你们手里有鞭子?
那天晚上,我用被子蒙着头,偷偷地哭了。师兄弟们都以为我是因为挨了师父的打才哭,但我哭什么,其实连我也不知道。
长大以后,看了一部叫做《霸王别姬》的电影,电影里最触动我的,是那些孩子学戏的场景。那些孩子不分严寒酷暑地吊嗓、下腰、练功夫,得到的却只有师父的喝骂和鞭子。唱得不好,会挨师父的打,唱得好了,还会挨师父的打。
“打你是为了让你记着,下次还这么唱。”电影里的师父说。一个学戏的孩子,因为不堪师父的打骂,上了吊。
看到那个情节的时候,我又哭了。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在少林寺挨鞭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