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7节:七大恨的木刻揭榜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先后在文化与军事上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创制满文。先是,金朝女真文到明朝中期已经逐渐失传。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洲没有文字,同语族的其他诸民族也没有文字。努尔哈赤兴起后,在向女真人发布军令、政令时,则用蒙古文,一般女真人既看不懂,又听不懂。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文,这就写在明朝旧公文纸上的老满文是无圈点满文(老满文),皇太极时改进成为有圈点满文(新满文)。满文是拼音文字,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10个特定字母。满语文成为清朝官方语言和文字。其时,东北亚满-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除满洲外都没有文字。满文记录下东北亚地区文化人类学的珍贵资料。满文通行后成为满汉、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后来耶稣会士通过满文将"四书"、"五经"翻译到西方。所以,努尔哈赤主持创制满文,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化史上、也是东北亚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现存满文图书1000余种,满文档案200余万件,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财富。

  第二件,创建八旗。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狩猎组织形式--牛录,创建八旗制度。每旗分为三级组织,即牛录、甲喇、固山。按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后称佐领;5个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后称参领;每5个甲喇为一固山(就是旗),设一固山额真,后称都统。初设四旗,分别以黄、白、红、蓝为标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原有四旗基础上增加四旗,将原来旗帜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这样,共有8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尔后逐渐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但统称为八旗。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统领的八旗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努尔哈赤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统制起来,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的一个核心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定鼎燕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

  第三,建立基地。努尔哈赤以父亲、祖父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先后统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基本统一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并对漠南蒙古采取联姻、编旗、封赏、会盟、尊重喇嘛教等政策,势力逐渐强大。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金政权,又称后金,年号天命。努尔哈赤被尊为聪睿汗,又称天命汗。

  "七大恨"的木刻揭榜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天命汗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告天布民,进兵抚顺。从此,后金与明朝在辽东地区,展开正面的军事冲突。明朝所谓"辽事",就是从抚顺之役开始的。明朝万历皇帝为回击努尔哈赤的进攻,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派经略杨镐统帅12万大军,号称47万,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犁庭扫穴,直取核心,进剿后金的政治与军事中心--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则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兵略,就是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谋略。杨镐统率的四路大军,三路覆没,一路败退。这次战役,明军损失:文武将吏死亡310余员,军丁死亡45870余人,阵失马、骡、驼共28600余头匹。后金兵民死伤不超过3000人,其中并无贝勒大臣。

  萨尔浒大战的结果,明朝军大败,后金军大胜。萨尔浒之战使明朝和后金在军事上互换了位置:明朝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由防御转为进攻。所以,萨尔浒之战成为明清兴衰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后来乾隆帝在《萨尔浒山之战书事》共3442字的碑文中说:萨尔浒一战,使"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王基开,帝业定"。由此,"我大清亿万年丕丕基,实肇乎此"。这段话说明萨尔浒大战对于明清兴亡的重大历史意义。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