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15节:敢犯上司敢违圣颜

  王在晋,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兵部侍郎,天启初任兵部尚书。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后,以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后著《三朝辽事实录》。王在晋主张消极防御的策略,即在山海关外,筑重城,捍关门,卫京师。王在晋的消极防御策略,受到袁崇焕的挑战。

  袁崇焕进士出身,他性格特点是"敢走险路,敢犯上司,敢违圣颜"。袁崇焕对上司辽东经略王在晋,虽薄其无远略,却人微言轻,争辩不得,便将自己的意见奏告首辅叶向高。袁崇焕越级呈报犯了官场大忌,这既表现了他的勇敢,又反映了他的蛮劲。叶不明情况,不能决断。由天启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出关巡边,了解边情,决策方略。王在晋主张尽弃山海关外城池、台堡、土地、军民,退守山海关的消极防御兵略,遭到了巡边大学士孙承宗的批评。王在晋虽经孙承宗"推心告语,凡七昼夜"的规劝,仍固执己见,冥顽不化。孙承宗只好上奏朝廷,免王在晋辽东经略的职务,奏经旨准,自任督师。孙承宗上任后,采纳袁崇焕等人的建议,奏报关外防守方略--修宁远卫城,建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孙承宗、袁崇焕等在辽西建立山海关至锦州的关宁锦军事防线,阻遏后金军渡河西进,卫守关门,以固京师。

  袁崇焕到山海关外,同经略王在晋发生军事防御方略的意见分歧。这件事情,不仅显示袁崇焕超人的胆略,而且影响袁崇焕人生的荣辱。事情由袁崇焕向首辅叶向高奏告经略王在晋开始。

  5奏告首辅

  明朝在辽河以东连失沈阳、辽阳后,在辽河以西又连失广宁、义州。广宁、义州兵溃报至明廷,风鹤一惊,举朝魂震;京师戒严,官民惶惧。天启帝惊慌失措,抓住首辅叶向高"衣袂而泣"。京师的官宦们:借差出京,望眼欲穿,"苟出春明一步,即为放生之场"。在这里"春明"是指京城。就是说,只要迈出京城一步,即是逃生活命之地。不顾困难,只求偷生。会试的举子们:"上公车者,但得马首回南,胜似春风得意;点闱中者,一闻燕台选骥,不觉泣对牛衣。"在这里,"公车"是指赴京科试者,"点闱"是指金榜题名者,"牛衣"是"编草使暖,以被牛体"即穷困的意思。就是说,赴京应试举子,但愿调转马头南回乡里,比金榜题名更春风得意;侥幸考中进士,一旦被选在京师里作官,还不如披草衣过穷日子。上述记载,可以看出:明朝局势,极为严重。

  天启帝任命王在晋为兵部尚书、辽东经略,驻镇山海关。王在晋还未离京,就上奏章,声称:"奴之煽惑,攻无坚城,战无劲敌",山海之防,亦艰难矣!他还认为山海关之兵、民、地都不可恃:"恃兵力,而兵力不可恃;恃人心,而人心不可恃;恃地险,又不可恃。"他在另一份奏疏中,力贬山海关的战略价值,说:"山海一关,不过防军民之出入,稽商旅之往来,左为山,而右为海,所以名山海,究竟则犹郡邑之城郭也。彼辽、沈、开、铁、广宁,皆东方之重镇,且望风瓦解,岂一关所能独御哉!"王在晋错误地估计山海关的战略地位与重要作用,就必然产生抚赏蒙古与再筑重城的主张。

  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将起程赴山海关,天启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剑,勉励他建树功勋。

  后金军又进犯河西,占领广宁。明辽东经略王在晋对自失陷抚顺三年以来的辽东形势,是如何分析的呢?他说:

  东事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退。

  就是说明军失陷广宁,丢掉全辽,退缩山海,无局可守。那么,王在晋到山海关莅任后如何部署辽西的防守呢?

  王在晋到达山海关后不久,便提出"拒奴抚虏、堵隘守关"的防守兵略。这个防守兵略,要在两点: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