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状元制造法则:清华状元家长大讲堂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17节:Part2(4)


  还有一点就是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人都会这样,自己乐意做的事情,总会做得不错。在孩子学习的启蒙和初级阶段(幼儿园、小学),家长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他在知识和智慧中找到乐趣,先要乐学,然后孩子自会苦学。拿培养学科兴趣来说,就语文而言,要先从朗读入手,你要用自己或别人(录音)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教会孩子朗读,为了更具感染力,还应配以各种不同的表情和夸张一点的动作。这样,孩子慢慢地便会从精彩的朗读中感受文章情趣,体会意趣,领悟理趣,品尝乐趣,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三分文章七分读,学语文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读。再拿培养孩子的思维兴趣来说,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去发展孩子思维能力,感受思维乐趣,培养思维兴趣是个很好的办法。发散思维和反向思维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他们没有任何思维定势和思维约束,喜欢从不同角度提问,更喜欢反向提高,这就是俗话说的孩子“长有几根反骨头”。如果我们顺着利用好这几根“反骨头”,就会激发孩子思维兴趣。此外,看图说话也是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好方式。有些图画,如漫画,其主题思想往往比较隐蔽,有的还具有多个主题,通过指导孩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便会获得一种通过自己艰苦的脑力劳动破译画儿主旨后的乐趣。

  每个孩子都会对外部事物具有浓厚兴趣,家长的重要任务在于率先将孩子的兴趣吸引到对知识、对思维的兴趣上来。一定要下大力气让孩子学会,进而达到会学,进而产生兴趣。

  这就是优秀父母们的个性化教育,在他们的引导下,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乐趣。无怪乎有人说:“真正会学习的人,时时刻刻都能找到学习的时间。”所以,家长只有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把学习文化知识当作玩游戏一样。他才能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乐于学习。

  梅朝耀点评

  下面这则故事是关于学习兴趣的:

  男孩上初三后,突然对课本失去了兴趣,父亲用尽各种手段却毫无效果。一天儿子竟然坐在书桌前看书了,而且一坐就是两个小时,父亲喜出望外,不敢开电视不敢走路,心里还在想千万不要有人来敲门,千万不要有电话打进来。过了好久走近一看,原来吸引孩子的是父亲放在书架上的关于古代钱币的小读本。这位父亲大失所望,可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引导孩子认真学习的绝妙机会。于是他就从古钱下手,给儿子讲解关于古钱的趣事,儿子过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也是几枚古币。平时他有意给儿子一些零花钱,让儿子买一枚一枚的铜钱和书,逐渐达到对古钱痴迷的程度。渐渐地孩子喜欢看教科书了,成绩也有所上升,还说要上大学,问大学有没有学古钱的,当得到父亲肯定的回答时,孩子更加努力了,到高三时竟成了班级的第一名。如愿以偿考进一所重点大学的考古系,这位父亲发出感慨:兴趣这东西,要比高级教师都管用。

  现如今,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回家后只要看到孩子坐在桌前看书,就非常高兴,一旦看到孩子玩别的就生气发火。在家长过于严格的管束下,一些孩子失去了学习兴趣。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这些兴趣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爱好音乐,有的孩子爱好画画,有的孩子爱好体育运动,其实在孩子的兴趣爱好满足之后,心情愉快的孩子更能学好课内知识。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不该扼杀孩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兴趣爱好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

  古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就要引导,而不是一种强硬方式,如果在学习中一味强调要教会孩子某种知识内容,那就又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是能激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方式和途径,从而自发主动地去学习、学习之后能获得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充分达到“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的目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