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听南怀瑾讲《论语》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22节:听南怀瑾讲《论语》(22)


  和孔子一样,明代宋濂也是一个勤学不倦、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宋濂,字景濂,潜溪(今浙江金华)人,这个人很有学问,散文写得很生动。明太祖朱元璋起用他做翰林学士承旨,当时朝廷上的重要文章都是他写的。他编修过《元史》,著有《宋学士集》,在当时被人们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的学问和才干是从哪里得来的呢?他自己曾说:“我从小就特别爱学习、好钻研。那时候家里穷,没钱买书,我只好到有书的人家里去借;借来以后,就抓紧时间抄写,以便按预约时间送还人家。

  “有时天气特别冷,砚里的墨汁都冻成了冰,手也冻得弯不过来,但我还是赶着抄写,不敢有半点怠惰。抄写完了,总是赶快把书送还,绝对不敢超过还书的约定时间。因为我守信用,所以好多人家都肯把书借给我看,我也因此能够遍览群书了。

  “到了成年,我就更加羡慕学者们的成就和品德,想学更多的东西,但苦于没有好的老师指导,也没有好的朋友互相切磋,只好赶到百里之外,找有名望的老师请教…… “我向百里外的老师去求教的时候,要背上书籍和行李,爬高山,越深谷。那时天气寒冷极了,刮着大风,飘着大雪,脚下的积雪有好几尺深,脚上冻裂了口也不知道疼痛。等赶到老师的家里,我已冻得四肢僵直,都动弹不得了。老师家里的人给端来热水烫洗,又给我身上蒙上被子,好长时间才算暖和过来。

  “住不起学校,我便和一个穷店主一起吃住,一天吃两顿饭,见不着鱼肉。和我一起学习的人都穿着绣花的绫罗绸缎,戴着镶嵌明珠珍宝的帽子,腰里系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宝刀,打扮得光彩照人;而我却穿着旧衣破袍,夹杂在这些阔学生中间。但我从来没羡慕过这些人,因为我得到了知识的极大乐趣,什么吃的不如人呀,穿的不如人呀,这些便根本不去理会了……” 宋濂的故事说明了自觉学习的苦乐,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尤其壮年以后,可能在很多方面的学习比年轻时更有利,因为此时积累了一些人生经验,具有不同于年轻时的判断力,深知光阴的宝贵,更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

  更进一步说,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间,我们提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许多人在学校时,由于不努力而没能学到多少书本知识,但是在后来,为了补救实际生活应用中知识上的缺憾,他开始用功学习,最终也能取得惊人的成就。

  终身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定义,被认为是“可以与哥白尼日心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与终身教育相应提出的终身学习,就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