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明心宝鉴(古籍修身励志经典今译本)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39节:省心篇(10)


  高宗皇帝诰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半句是非之语,会折去平生所积功德。身上穿的一丝一线,要常常想到织女的劳作。每天吃的三餐饭食,要每每念及农夫的辛苦。如果贪婪嫉妒,终究不会有十年的安康生活。积善积德,必会带来后代的荣华富贵。福气好运,大多因为积德所致。进入圣贤境界超越凡人,都是真诚实在带来的。"

  老子送给孔子的话:"我听说富贵之人送人钱财,仁爱之人送人话语。我虽然不能比别人富贵,却可以仁爱之人自居,就请允许我送您一句话:聪明贤能,明察秋毫,反而接近死亡。博学善辩,气势高远,反而会危及自身。"

  王良说:"想了解君主,先看他的臣子。想了解一个人,先看他的朋友。想了解做父亲的,先看他的子女。君主圣贤,臣子忠诚,父亲慈爱,子女孝敬。"

  家穷就会凸显子女的孝顺,乱世就会识别出忠臣。

  《家语》上说:"水太清澈就养不了鱼,人太明察就交不到朋友。"

  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去其将帅,而个人却无法夺其意志。"

  生下来就知道真理的人,是上等之人;通过学习而知道真理的人,就次一等;处境窘困之后才去学习,又次一等;处境窘困之后还不去学习,这样的人最下等。

  君子有三种考虑,是不能不了解的。年轻时不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才能。年老了却不去教育后代,到死了就没法去考虑了。富有时不去布施,穷困时就没法给予了。因此君子年少时顾虑长大后的情况就会致力于学习,年老时考虑到死后的事就会致力于教育,富有时考虑到贫困时就会致力于布施。

  《景行录》上说:"能够爱惜自己的人未必能成就他人,而自欺者必定欺罔他人。自己能够节俭的人未必能周济别人,压制自己的人必会害人。这没有别的原因,做好事难,做坏事易。"

  富贵之人容易做好事,他要做起坏事来也不难。

  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去追求,即使挥鞭赶马的人,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可强求,那就听从我自己的爱好好了。"

  千卷的诗书虽然很难却也容易,一般的衣食说起来容易却也很难。

  上天不会断绝人的给养。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忧愁。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轻易许诺的人守信的必少,当面赞誉的人背后必定非议。

  许敬宗说:"春雨如油,滋长万物,行人却厌恶它造成道路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大地,佳人喜欢赏月,盗贼却厌恶它照亮一切。"

  《景行录》上说:"大丈夫见识贤明,因此把名节看得重于泰山;用心刚毅,因此把生死看得轻如鸿毛。"

  身外之事无大小之分,内心欲望无深浅之别。有所判断取舍就能生存下来,没有决断就会死去。大丈夫要把决断放在首位。

  孔子说:"知道却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亲近却不信任,还不如不去亲近。快乐刚刚到来,快乐而不要骄傲。灾患到来了,认真考虑这件事情却不要忧心忡忡。"

  孟子说:"虽然有聪明智慧,还不如顺应形势。虽然有大锄等好工具,还不如等待节令。"

  《吕氏乡约》要求:"道德功业方面要相互劝勉,过错要相互约束。礼义与风俗相辅相成,患难之时要相互体恤。"

  怜悯别人的凶事,为别人的好事而感到高兴,在别人急需帮助时济助他,在别人危难时拯救他。

  亲眼看到的事情还怕它不真实,背后说的话哪值得深信?

  人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牛不知道自身力气大。

  不去怪自家的麻绳太短,却只埋怨别人家的古井太深。

  侥幸也能脱免,无辜也会遭报应。

  贪赃泛滥遍及天下,犯罪被抓的都是福薄之人。

  人心似铁硬,官府法律如炉火炙人。

  姜太公说:"人心很难有满足之时,沟壑却容易填满。"

  苍天如果改变其规律,不刮风就是下雨。人如果改变其常规,不生病就是死。

  《状元诗》写道:"国家走上正道天意也会顺应,官吏清廉百姓自然安定。妻子贤惠丈夫的祸患就少,子女孝敬父亲的内心就会放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