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精品读库:这十本书改变了世界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21节:《庄子》:道家宝典(10)


  庄子发展了老子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思想,以自然无为作为最高的宗旨。他认为"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因为自然状态是最为完美的,"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对自然的任何雕琢都是对它的破坏。

  庄子主张"绝圣弃智",因为伴随着知识、智慧、仁义、机巧而来的,自然是人的精神领域的骚动与异化,这将导致宁静心境遭到破坏,带来道德的堕落和社会的不平等。他提出返朴归真的道德主张,认为只有以"无为"为指导,效法"自然",才能实现至德之世的道德理想。

  相对主义认识论

  在庄子以前、与庄子同时的哲学家,如孔子、墨子、管子、商鞅、孟子等大多有独断论的倾向。

  --当代学者冯契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虫。

  --白居易

  《庄子》在认识论上的极大贡献是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的发现与提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庄子哲学的话,那就是相对主义,而庄子哲学的相对主义又典型地表现在他的认识论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庄子哲学中最具特色的思想,就是他的认识论思想。

  庄子的相对主义,首先表现在他否认客观事物性质的差异性,否认不同的认识对象之间所存在的质的区别。他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虽然有各不相同的表现形态,但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庄子认为,用这样的心胸来审视世界,也就是站在"道"的高度来看待世界。从道体的高度来看世界,则宇宙万物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和大小精粗之分了,即"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

  庄子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是对当时儒墨显学的批判。孔子本人把自己看成是文王的继承者,是天下大道的承担者,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更是把儒家学说奉为绝对权威,孟子甚至认为孔子的学说超过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圣人。墨家的绝对主义也毫不逊色,认为其所掌握的"天志"是裁决一切是非的绝对标准。儒墨两家在争辩时更是各执一端、莫衷一是,都认为自己代表了绝对真理。

  冯契在《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说:"在庄子以前、与庄子同时的哲学家,如孔子、墨子、管子、商鞅、孟子等大多有独断论的倾向。"正是庄子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把人们从独断的迷梦中唤醒,尽管它有诡辩之嫌,庄子的相对主义仍然构成了哲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黄老学说

  (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

  --司马迁

  黄老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的流派之一,尊老子和传说中的黄帝为创始人,其特点是授法入"道",对老子的"道"论加以改造,使"道"成为"法"的哲学基础,提出"道生法"的命题。黄老学派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体而吸收了法家的一些观点,将法家融合于道家的体系中,本质上是对道家的发展。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战国时代不少学者"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并多有著述流传于世。黄老学派假托黄帝为其政治哲学立言,《黄老帛书》和《老子》是其重要著作。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谋臣陆贾向他献《新语》十二篇,建议他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刘邦看罢连连称赞。刘邦对黄老之术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后继帝王的治国方略,汉惠帝、吕后、文帝、景帝都是黄老之术的信奉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

  黄老学派以老子的"无为"、"虚静"等思想为核心,又吸取了法家等诸家学派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清静无为"、体恤民力,"不循天常,不节民力,周迁而无功";崇俭戒奢,赋敛有度;政治举措以百姓为中心,顺民性而为之,听任百姓自化安定,君王垂拱而治,不干扰百姓。

  由于秦朝以前多年征战,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秦朝又实行暴政,君王生活淫侈,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汉初的统治者崇奉黄老之术,将黄老学派的政治主张用于政治实践,使社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