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名家点评】
千古奇葩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其言大而博,其旨深而远。
--唐初著名道教学者成玄英
名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两灵魂,盘踞肝肠深。
--龚自珍
《庄子》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对中国的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人所特有的智慧和文明。无论是庄子深邃而隽永的智慧,抑或是他旷达而任真的品性,都启示过各个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向往精神自由的知识分子。
《庄子》哲学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奠定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格局,补儒家哲学不足,"别为一宗",从而孕育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外儒内道的人格形态。
庄子本人既是一个哲学家,又富于诗人气质,因而,《庄子》这部哲学著作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文学性和艺术价值的,其文笔纵横恣肆、气象磅礴,对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庄子》是中国哲学的宝库,是民族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是高度升华的中国文化的灵魂,它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伦理观点和浪漫主义色彩,在我国哲学、政治、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后世文学家从中学到了文学创作艺术及创作思想,哲学家从中学到了认识论和辩证法,特别是魏晋时期的玄学从庄学中继承了不少东西,后来到隋唐时期的佛学、宋明理学及近代某些学说,都打上了《庄子》学说的烙印。
如今,《庄子》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文化界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全译本《庄子》很早就在国外的汉字文化圈内传播,根据日本史籍的记载,《庄子》早在公元5世纪已经东传日本,但是《庄子》一书译成英文还是在19世纪末。19世纪以来,《庄子》一书已经有数十种全译本、摘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研究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阐扬道文化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
--司马迁
《庄子》内篇虽与老子接近而别为一宗……庄子的天是浑天,庄子是由浑天而得悟大道。人生之意义在于认识浑天,无执无囿,顺化而逍遥。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
《庄子》将以老子为创始的道家学派继承、发扬和深化,发展成为两千多年来对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学术派别之一,使道家思想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之中。其作者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中国最伟大的道家思想的建构者、发展者与代表。
"道"是中国哲学所独有的一个重要范畴,在西方哲学中找不到与之相应的称谓,中国哲学正是因为有了包括"道"在内的一系列范畴,才形成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特点。老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道"由一个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概念上升成为一个世界本原或本体概念,确立了"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庄子》自然观继承于老子,其核心可以用一个"道"字概括。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认为道虽然无形无状,但其中又有精有物,千百年来,它自古就存在着,它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自己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庄子认为,天地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无所不在,它就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理和法则。庄子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和复朴思想,把仁、义、理、智等道德观念尚未形成、人们无拘无束无知无欲纯真生活的远古时期作为理想的道德社会,认为是至德之世。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