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33页
社会腐败造成的蹉跎岁月(1) 詹天佑性格深沉稳健,重实践轻空谈,非谈不可的时候言简意赅地谈一谈,非写不可的时候惜墨如金地写一写,加之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物质条件的限制,詹天佑留给后人的文字,不够应有的丰富。由詹公后裔詹同济先生(詹天佑纪念馆馆长,铁道部高级工程师)编译的《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仅13万字。在此基础上,詹同济先生经过增补,将其祖父的文章、书信,编译为《詹天佑文选》,1993年7月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全书也只有14.5万字。台湾的凌鸿勋先生编写的《詹天佑先生年谱》,胡适曾为之作序,评价很高。此“年谱”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是做了一件好事。但是,其中也包括一些以讹传讹的误差,曾经引起过争议。由于资料不够丰富,介绍詹天佑一生,特别是1905年以前的情况,只有从各种间接的资料中提供佐证,掌握一个基本准确的轮廓。为此,笔者十分踌躇。所幸的是,詹同济先生在电话中告诉我,由他及另外两位同志编撰的《詹天佑生平志》于l995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应我的请求,广东省委党校的同志及时地将此书从南国之滨寄到了乌鲁木齐。依我之见,《詹天佑生平志》虽然只印刷了2500册,但其内容是目前关于詹天佑生平最充实、最严谨、最权威的著作。本书的写作,得益《詹天佑生平志》的地方很多,使我有勇气以自己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字,再现詹天佑非凡的一生和杰出的贡献,特别是作为留美科学家而又赤诚爱国,作为一代名人而又人格高尚的伟大形象。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留美学生被迫回国后,腐败的清政府非但不给予重用,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智,反而被看做是危险的异类,真是昏庸到了极点。与詹天佑一起赴美一起归国的黄开甲l882年10月28日在写给巴脱拉脱夫人的信中描绘了他们回国后受到的冷遇,其中写道—— 当溯江而上遥望上海时,我们曾经幻想着:热烈的欢迎在等待着我们;熟悉的人潮和祖国伸出的温暖的手臂将拥抱我们! 可是,天啊!这一切全成泡影。水草越来越高,房屋越来越近,想象中的欢迎,也越来越使我们激动。船头划开扬子江平静的黄色水波,当轮船靠码头时,船舷的巨响才惊醒我们乌托邦式的幻梦。 人潮围绕,但却不见一位亲友。没有欢迎的微笑来接待我们这失望的一群。码头上,手推车、人力车的苦力为抢生意指手划脚,吵闹喧嚣。上船来迎接我们的是管理我们信件的刘先生。我们乘着独轮车去海关道台衙门。独轮车慢极了。我们穿过惊讶嘲笑的人群,感到十分难受。 有些独轮车没有通过法租界的通行证,因此,我们必须下车提行李徒步而行。在中国士大夫眼中,这是有失尊严的事。 到达海关道台衙门以后,首先是点名。点名以后,供给我们一顿很简单的晚餐。为了防止我们逃脱,一队水兵押送我们到上海道台衙门后面的格致书院。 这真是绝大的讽刺!远渡重洋近十载留学归国的宝贵人才变成了被押送的“犯人”!而这些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犯人”,竟被关押在以“格致”命名的书院。“格致,,的意思是“格物致知”,清朝末年把“格致”作为物理、化学等科学的总称。在“科学”一词广泛应用之前,“格致,,即“科学”的同义词,因此荒唐的清政府把极可宝贵的科技人才看管在“科学书院”之中,令人啼笑皆非。黄开甲继续写道—— (第二天)晨曦的凉风,使我们再度回到冷酷的现实。一天又过去,我们仍然被禁闭在格致书院。最不幸的是时值中秋佳节,许多家长、朋友、亲戚都准备好佳肴美酒期待与他们远洋归来的亲人团聚,但这种温暖也被剥夺了。我仍不许出…… 经过四天的抱怨和不满,我们被召去拜见上海的最高官员。三个人一排,仍由兵丁围绕着,步行经过一些看热闹和奚落我们的人群。穿过垃圾堆积如山的道台衙门,我们被带进并跪在这位官员面前。他向我们回礼,要我们按赴美先后分批站队。在询问我们学习成绩以后,他命令我们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可以由住处自由外出。 黄开甲的遭遇也就是詹天佑的遭遇。报国无门,何其痛哉! 詹天佑生活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自他诞生以来,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变本加厉,日甚一日—— 1861年6月英国人赫德代办总税务司,开始把持中国海关。 1862年英法军配合清军镇压太平天国。 1863年ll月英国人赫德被清政府正式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成为制度,沿袭四十余年。 1864年10月沙俄强迫清政府在新疆塔城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