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励志奋斗 | 积极心态 | 励志创业 | 励志格言 | 励志勤学 | 积极处世 | E书下载 | 励志书籍 | 
/ 54页


从“做了”到“做好了”

  

  2)不仅是“做了”,更需要“做好了” /48

  从“做了”到“做好了”

  针对工作的成果,每一个人都需要完成认真的反思。在为企业做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下面的两个问题对引发大家思考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一个问题是:“设想一下在上一个月,你完成了100项工作。如果在你面前摆四个框,分别贴上四个标签:做了、做完了、做成了、做好了。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当你把上个月所做的100件事情的成果分别放到这四个框之后,哪个框子里装的成果会更多呢?”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让贴有‘做成了’和‘做好了’框里有更多的成果,你觉得在工作中还需要调整些什么呢?”

  所谓“做了”,就是领导说了一件事情,你去办了。比如说,企业发现了质量问题,领导要求质检部调查一下原因,一周以后当领导询问该工作进展的时候,质检部的人说“我已经找相关人员聊过了,也确认了一些检测报告”。看到了吗,如果连结论都没有,连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具体措施都没有,那么充其量这样的工作也只能是“做了”。

  什么是“做完了”,我们还用上面的案例来加以说明。如果质检部的负责人这样回答领导的提问“针对上次的质量问题,我们一共查出了18个可能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我们已经制定了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并做出了处罚相关人员的建议”。看到了吗,即便你这样做了,并不能保证下次同样的事情不发生,但是至少在调查事故原因并做出处理这件事上,应该是做得相对完整的。

  所谓“做成了”,就是当领导询问工作进展的时候,质检部的人这样回答领导“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第二次了”,这就意味着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并摸索到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做到。

  所谓“做好了”,就是当领导提出要求之后,不仅按照上面“做成了”的标准完成工作,而且将类似的事情也加以归纳,并为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使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有效地应用到更大的范围,甚至延伸到制度调整的层面,延伸到不断提升操作规范的精确层面。

  有贡献的人,会这样做——

  ★他们会定期地完成工作总结,也就是将成果按照“做了、做完了、做成了、做好了”的标准来加以分类。

  ★他们会锁定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求自己将其成果从“做了”的标准提高到“做完了”,从“做完了”的标准提高到“做成了”,从“做成了”的标准提高到“做好了”。

  ★他们每一年都会争取把自己取得的工作成果,更多地放到“做成了”和“做好了”两个框中,并且还会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下一年的工作规划。

  

【字体:  】      【发表评论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旨在丰富、交流和传递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相关内容,任何个人团体不得转作商业用途。如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