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励志奋斗 | 积极心态 | 励志创业 | 励志格言 | 励志勤学 | 积极处世 | E书下载 | 励志书籍 | 
/ 54页


什么是“明白道理”

  

  五、有效学习

  1.从实践中学习

  1)做成事情才能证明“明白道理” /74

  什么是“明白道理”

  在很多企业中,多数人都认为“明白道理”与“做什么事情”没关系,而且往往是那些满嘴大道理的人,真到做事情的时候,是做不成的。所以,企业更需要的是那些做成事情的人,而不是明白道理的人。

  让我们再根据上面的例子看看田老师明白的道理是什么呢——

  * 对方还没有认识到基础数据的重要性;

  * 自己很难在会议室里短时间内改变多数管理者的意识;

  * 如果不能够实现其他领域的合作,那么在加强基础数据工作方面,该企业就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 只有当他们在工作中看到了,有没有基础数据将极大地影响着对处理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时,他们才会重视基础数据;

  * 也正因为田老师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就不会在当时和企业的管理者有更多的辩论。

  在长期的实践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历史和客观因素,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基础数据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加强基础数据的工作。虽然他们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但他们也发现了会议质量偏低、参会人员准备不充分、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够具体、难以落实等一系列的问题。虽然,他们还不能将基础数据的问题和会议质量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看,但他们也能够提出诸如“需要改善会议质量”等问题。

  所以,田老师的价值就必须体现在“做成具体的事情”上——在满足企业要求、提高会议质量的同时,帮助企业认识到加强基础数据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必须在对方明白了的那些道理的基础上,将自己所明白的道理转化成具体的合作项目,转化成合作项目中的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换句话说,如果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不深刻地理解“自己明白什么,对方明白什么”和“自己需要在对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逐步地展开哪些说明”,想做成具体的事,将会难上加难。

  有贡献的人,会这样做——

  ★他们要求自己首先明白“自己该明白什么”——也就是,在向客户阐述具体内容和说明具体问题之前,首先要求自己能说清楚一些问题。

  ★他们并不着急从自己的角度阐述道理,而是非常认真地倾听对方阐述其所明白的道理。由此,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的针对性。

  ★他们更愿意为最终“做成事”而暂时改变自己的一些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风格和原则,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共事的双方都只讲求自己的原则和风格,合作将是非常艰难的,更是难以获得成效的。

  

【字体:  】      【发表评论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旨在丰富、交流和传递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相关内容,任何个人团体不得转作商业用途。如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