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励志奋斗 | 积极心态 | 励志创业 | 励志格言 | 励志勤学 | 积极处世 | E书下载 | 励志书籍 | 
/ 54页


变成天才(6)

  


    3号:可能理解上有一种误解。我把天才理解为很有吸引力的那种。

  梁凯恩:当然,亲和力也是一种吸引力。亲和力就是一种让人快速喜欢你的能力。

  3号:是。

  梁凯恩:亲和力真的很有威力。你知道吗?有一种男人,每一个女人看到他都想嫁给他;有一种女人,每一个男人看到她都想娶她!你知道这叫什么天才吗?叫亲和力!所以亲和力本身就是一种天才。有亲和力的人适合去做慈善事业,做教育事业,做企业公关,或者做人事工作,都很好的。

  3号:可我现在是销售的,销售保险。

  梁凯恩:做销售更需要亲和力。有亲和力的人销售起来要容易得多!而且,做保险是传播爱心的事业,有亲和力真是太好了。

  3号:但我还要带团队,我觉得带团队需要严肃点。

  梁凯恩:不用严肃,亲和力有亲和力的好处,严肃的有严肃的好处。你找一个严肃的人搭配,严肃的事就交给他去处理。就像我跟许老师就可以配合得很好,要骂人就他去骂,我再去安慰大家。有时候角色也互换,我去骂人,他再利用亲和力安抚大家。所以,亲和力对你来说是最好的天才,你应该好好利用,而不是老想着去改变它。你有这么好的亲和力,那么你既可以做好销售,又可以管理好团队,好的亲和力能让领导力、销售力得到最好的发挥!真的恭喜你有这么好的天才!

  六、发现身边的天才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企业家都会专注做两件事:一是建立系统,一是发现、培养并凝聚人才。

  因此,真正的成功者不仅要懂得发现自己的天才,还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天才,以成就别人从而成就自己。无论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成功的政治家,都深谙此道。汉高祖刘邦就有一段经典名言: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应军需,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天下最优秀的人才,却能为我所用,因此我得了天下。”

  懂得发现并运用身边人的天才,知人善用,这正是草根出生的刘邦最终能战胜虽有贵族血统却不善用人且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项羽,而成为汉朝开国皇帝的秘诀。

  在中国的历史上,关于这样知人善用而成就大业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曹操、刘备、武则天、毛泽东等,都是知人善用的高手。“知人”就是了解一个人,发现这个人的天才;“善用”,就是当发现这个人的天才之后,给他提供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

  本书的主人公梁凯恩就是一个特别懂得发现别人的天才,并特别乐意给天才们架构舞台的高手。也正因为此,他与一般意义上的“演说家”区分开来,更以一种格局远大的企业家的身份而在培训业脱颖而出。刘邦身边有3个最核心的天才:张良、萧何、韩信;而梁凯恩的身边则有5个最核心的天才:“最神奇的扩音器”、“潜能激发大师”许伯恺;“亚洲行销之神”陈霆远;“开疆辟土第一战将”林佳烨;“超越巴菲特的天才投资家”周皇仁;“CEO制造机”洪豪泽。

  梁凯恩与5个天才之间都有着感人的故事,笔者潇竹分别采访了这5个人,他们都对梁凯恩怀着深厚的知遇之恩和无人能比的友谊,甚至视梁凯恩为自己的再生父母。本书将分别在不同的章节讲述他们与梁凯恩之间的故事。在此章中,先讲述他是如何发现陈霆远与林佳烨的天才,并怎样为他们架构舞台的。

  插曲:梁凯恩与“行销之神”陈霆远

  “如果没有总经理(梁凯恩),我真不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样子,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大概还在马来西亚给人洗头按摩吧。是总经理唤醒了我新的人生,给了我新生。”

  在梁凯恩的35岁生日会上,超越极限全体伙伴精心制作了一张DVD影片。陈霆远在影片中当着所有的学员和超越极限伙伴说出了上面这段话,眼中闪着泪花。

  在笔者潇竹的请求下,这位“行销之神”说出了他与总经理梁凯恩的一段知遇之缘:

  早在10年前,陈霆远还在陈安之机构任职。有一次,梁凯恩带领几个人去听安之老师的课,由于带去的人中有一个人与安之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个性好强的梁凯恩也被卷了进去。陈霆远正好在那次课堂中担任监督员,见此情形,他竟二话没说将梁凯恩和他的同伴一并赶出了课堂。事隔多年,陈霆远早已忘了此事,梁凯恩却将那个黑脸包公似的陈霆远记在了脑海里。

  2004年,陈霆远早已离开陈安之机构,在一家美容美发公司任顾问,并为其在马来西亚开拓市场。那时,梁凯恩也常在马来西亚开课。有一次,陈霆远的太太偶然听了一堂梁老师的课,深受感动。课后主动与梁老师交谈,并提起她先生的名字,梁凯恩一听到那个名字就立即想到是6年前将自己赶出陈安之课堂的那位黑脸包公陈霆远。他直觉地认为陈霆远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提出要与他见面。

  2004年9月,梁凯恩与陈霆远在新加坡见面,并有了第一次详谈。

  当凯恩向陈霆远分享自己“上海5万人演讲会”的目标时,陈霆远眼睛放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立即热情地给凯恩献计献策。陈霆远的这一反应,让梁凯恩更坚定地认识到眼前这个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并当即发出了“愿否共创未来”的邀请,无奈当时陈霆远与那家美容公司的合约还没到期,而且他当时在马来西亚发展,还没打算回台湾。合作的事情只好暂且搁下,但之后梁凯恩就没再与陈霆远断过联系。梁凯恩隔三岔五地就要给陈霆远打个电话,问问他的现状,分享下自己近期又实现了哪些目标,以及下一步要如何等等。陈霆远当时已对凯恩的这份用心颇为感动。

  2005年1月,陈霆远在一次听完了安东尼•罗宾的课程之后,有了一个新的决定:回台湾自己创业。正好那时梁凯恩在筹办乔•吉拉德的演讲会,听到陈霆远回台湾的消息,便立即找到了他。一见面,梁凯恩便开门见山地说:“霆远,你回来得正好,我现正很需要你的帮忙。这次乔•吉拉德的巡回演讲,据说大陆那边门票都推得不错,广州有7000多人,哈尔滨有5000多人,台湾这边,我原打算一定要突破3000人的,可现在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还只推了1000来张,你说怎么办呢?”

  陈霆远被他这样突然一问,弄得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他没说话。凯恩又说了:“我有个想法,你看行不行。台北国际会议室可容纳3000人,但那是在桌子与凳子分开的情况下才容得下。如果,我们把桌凳合成一个位子,即使只推1500人,看起来也是满的。霆远,你说我要不要降低标准,只推1500人算了?”

  “我觉得那样不好!”陈霆远果断地回答,“乔•吉拉德这样卓越的大师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授课,如果只有1000多人,怎么对得起他?再说,既然大陆都推了1万多张,我们台湾才1000多张,那会让人以为台湾人不爱学习,有损台湾人的面子啊!”

  梁凯恩听着陈霆远那散发着民族荣誉感的慷慨陈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里感慨:这个人,我没看错!其实,以梁凯恩的性格,他岂肯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别说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只有一天了,他也会拼力一搏。陈霆远的回答简直说到了凯恩的心坎里!

【字体:  】      【发表评论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旨在丰富、交流和传递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相关内容,任何个人团体不得转作商业用途。如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