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52页
生命中的残局 只有自强不息,屡败屡战,不向命运低头,才能迎来希望的明天。原文/佚名在小城街道的拐角处,经常可以看见一个清瘦的老人坐在自制的小皮凳上闭目养神。在他面前摆着一盘象棋残局,也就那么七八个子,在棋盘上纵横交错地排列着,却吸引许多人在那里驻足观看。赌注不高,两元钱。执黑便后走,执红便先走,任由选择,但必须遵守棋场的老规矩:不准悔棋。常有技痒的棋客蹲下身子与老人对弈,有时明明就要赢了,可不知怎么的,三下五除二,老人就把对方逼得走投无路,缴械投降。棋客便扫兴地扔过两元钱,蔫蔫地走了。也有固执的棋客,红子黑子反复试过,考虑周密,步步紧逼。可老人依然是心平气和,处乱不惊,最终化险为夷。周围的看客们也就不约而同地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我对象棋残局谈不上研究,但老人下棋时我总是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观看。倒不是棋局吸引我,而是老人那种云淡风清的神情,那种坦然自若的态度常常让我想起一个人。 那是我在老家时的一个邻居,我称他王伯。年轻的时候,王伯也曾风光过一阵。八十年代,王伯就有了自己的解放卡车,天南地北地跑运输,钱也是哗哗地胀满了口袋。后来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一夜之间,王伯倾家荡产,好在自己没受什么伤。那时乡邻都以为王伯就此倒下去了,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可过了两天,王伯就缠着纱布出现在建筑工地,打起了零工。日子也就这么捱过来了。等到积攒了一些本钱,王伯就不顾家人和乡邻的劝阻,买回来三百多只小鸡,沿房子砌了一长排鸡舍,很是壮观。那些天,王伯就常站在鸡舍前,大把大把地撒着小米,幸福地看着小鸡涌过来啄食。那时养鸡业刚刚兴起,防疫知识缺乏,王伯的鸡也就在一个月之后成群成群地倒下了。王伯在家里足足睡了三天,再出家门的时候瘦得像根草,眼神痴痴地,令乡邻们叹息不止。等我再回去的时候,王伯开始骑着三轮车收起了破烂,日子过得辛苦,却也丰衣足食。再后来,三轮就换成电动的了。每天傍晚,王伯且歌且行地收工回家,总是在门口摆几碟菜,倒一杯酒,乐滋滋地品尝着,那满足的神情让人忘记了他身上所有的伤痕。也让我生出一种持久的感动。 当人生以一盘棋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刚开始我们总是气势汹汹,左冲右突。几个回合下来,棋盘中就所剩无几了。其实,认真思量,当我们开始察觉到生命之可贵的时候,生命更多地是以一种残局的形式出现的,能够让我们周旋的也就是那么几颗有限的棋子。要想在这盘棋中稳操胜券,非镇定自如大智大勇不可。 残局与完美赏析/何洁清这是一个动人而又激励人的故事。故事以“我”的回忆贯穿全文。文章一开始,“我”在小城街道的拐角处看见一个清瘦的老人摆着一盘象棋残局开设赌局,接着“我”以第三者的身份引入另一个故事。这是“故事套故事”的叙述方式。前一个故事是引子,后一个故事才是主体。 老人摆棋挑战,不少技痒的人用少量的钱做赌注挑战老人。可是,每个挑战者无论是考虑周密还是步步为营,都在老人的淡笑中就被逼得走投无路,缴械投降。无论旁观者如何焦急,执棋者如何“气势汹汹”,老人总是心平气和。老人家的气定神闲,老人家的从容不迫,引起“我”的思考。王伯年轻时候是富有人家,可是好景不长,天灾人祸,王伯最终钱财都散尽了。在大家以为他会颓废下去的时候,他却毅然站起来,从头做起,再挑战命运……其实,生命展现给大家的也不过如此,只有自强不息,屡败屡战,不向命运低头,才能迎来希望的明天。有人说,人生如棋局,当你的人生走到了残局的地步,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想在这盘棋中稳操胜券,非镇定自如大智大勇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