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想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的社会交往,你会发现,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会亲近;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会疏远。在扑克牌桌上同样如此。当你拿到一手好牌时,你会靠近牌桌(或贴近牌和筹码);当你的底牌很小,甚至Ô¬本一手好牌转而变得不堪一击时(见图2和图3),你就会和牌桌保持距离。这些反应就是古老的“逃跑反应”在现代的表现。虽然动作更为精细,但是仍然无法逃过观察者的眼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数百万年以来,凡是遇到不喜欢的事物,我们就选择后退;我们走出(跑出)房间,远离他们(它们)。
当你看到手里的牌很糟糕时,情况也不无例外。你的大脑在说:“为什么手里的牌一点用都没有,我却还要待在这张牌桌上不愿离去呢?所以为了保护你,我们就此后退吧。”
当你参加扑克比赛时有一件事你需要做的是,留意对手们一般把他们的手和(或)手臂放在牌桌上的哪个位置(见图4)。一旦确定了手或手臂的初始位置,你就可以根据它们的动作和偏移程度,来估计对手底牌的大小。(即使你没有注意到对手一般放手和手臂的位置,你也应该留意在一手牌的过程中,什么时候他的手或手臂靠近牌桌了,什么时候又远离牌桌了。这也会有助于你确定他手里牌的大小。)
有时,在仅仅一手牌的时间里,你就能目睹玩家的手退后或是向前。比方说,当玩家看完底牌后,你会发现他的手臂朝牌桌内移动,接着看完•¬牌圈后,他又把手臂向后退缩了,就像个缩头乌龟一样躲进了自己的壳里。或者也许他的手臂在•¬牌圈时,是静止不动的,然后在转牌圈和河牌圈时又向前移动或向后退缩了。你可以利用这一“马脚”,或者把它和其他“马脚”相结合,以此更好地解读对手成手的强弱。举个例子来说,注意某位玩家在看完底牌(图6)、•¬牌圈(图7)和转牌(图8)后,他们的手臂是如何从初始位置向前移动的(图5)。从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假定,每发一张牌,他就对自己手里的牌就更满意一些。
你见过饭桌上的孩子是怎样的吗?没有指南,没有指示,孩子们就懂得如何通过非语言行为来传达好恶。比如,当孩子身体远离饭桌,双脚朝向最近的出口,那么很明显,这个孩子想离开这个饭桌,和那些他觉得难吃的食物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