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1960年6月18日台湾成功大学毕业典礼
胡适(1890~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毕业班的诸位同学,现在都得离开学校去开始你们自己的事业了,今天的典礼,我们叫做"毕业"(Commencement)。你们的学校生活现在有一个结束,现在你们开始进入一段新的生活,开始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自己的担子,所以叫做"始业"。
我今天承毕业班同学的好意,承阎校长的好意,要我来说几句话。我进大学是在五十年前(1910年),我毕业是在四十六年前(1914年),够得上做你们的老大哥了。今天我用老大哥的资格,应该送你们一点小礼物。我要送你们的小礼物只是一个防身的药方,给你们离开校门、进入大世界作随时防身救急之用的一个药方。
这个防身药方只有三味药:
第一味药叫做"问题丹"。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
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
第一味药"问题丹"。就是说,每个人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做伴,这是你们入世的第一要紧的救命宝丹。
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年轻入世的时候,总得有一个两个不大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脑子里,时时向你挑战,时时笑你不能对付它,不能奈何它,时时引诱你去想它。
只要你有问题跟着你,你就不会懒惰了,你就会继续有知识上的长进了。
学堂里的书,你带不走;仪器,你带不走;先生,他们不能跟你去,但是问题可以跟你走到天边!有了问题,没有书,你自会省吃省穿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卖田卖地去买仪器!没有好先生,你自会去找好师友;没有资料,你自会上天下地去找资料。
各位青年朋友,你今天离开学校,夹袋里准备了几个问题跟着你走?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这就是说,每个人进入社会,总得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以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
你们多数是学工程的,当然不愁找不到吃饭的职业,但四年前你们选择的专门职业,真是你们自己的自由志愿吗?你们现在还感觉你们手里的文凭真可以代表你们每个人终身的志愿、终身的兴趣吗?--换句话说,你们今天不懊悔吗?明年今天还不会懊悔吗?
你们在这四年里,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业余的兴趣吗?在这四年里,没有发现自己的本行以外的才能吗?
总而言之,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不是为吃饭而是心里喜欢做的,用闲暇时间做的--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有时候,一个人的业余活动也许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
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学家,一个是弥尔(J.S.Mill),他的职业是东印度公司的秘书,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有很大的贡献。一个是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他是一个测量工程师,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一个很有势力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