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42页
尼采父亲亲近大自然的教育法(2) 莱比锡优美的风光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含义啊.卡尔自童年起便熟知这一切。他5岁时就能感受到波茨坦和柏林的美,6岁时就能深刻地体会到德雷斯顿及其周边地区景色的优美。——卡尔·威特 小尼采对和同龄的小朋友做游戏没有兴趣,他几乎不愿和同龄的孩子们交往,这让母亲法兰斯卡非常担心,她对丈夫说: “孩子不和小伙伴们来往,这很奇怪,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的。” 尼采的父亲说:“不要紧的,这说明孩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这样会性情孤僻的。”母亲很是担心。 “不会的,只要我们经常陪着他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于是尼采的父亲经常抽空陪着小尼采去大自然中游玩,有时他们去河边,有时去大森林,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尼采的父亲每周总要抽空陪小尼采去野外。法兰斯卡常常责备丈夫说: “你总是带着孩子去玩,也不教孩子学知识,孩子玩野了都不想学习了。” 尼采的父亲说:“大自然对孩子的影响远胜于一切教育,还有什么比让孩子接近大自然更重要的呢?” 在野外,小尼采只是偶尔才表现得又蹦又跳,多数情况下,他总是很安静。尼采的父亲有时看到小尼采太过于沉静了,就教小尼采唱一些民歌,或是给他讲一些古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故事,小尼采对这些故事尤其入迷,经常要求父亲讲给他听。很多的故事他听了不止一遍,以至于自己都能讲出来了。这种野外的游乐,给幼小的尼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些美丽的风景和泥土的气息常常让他流连忘返。 然而不幸的是,在小尼采5岁的时候,父亲由于脑软化症去世了,当时年仅33岁。几个月后,尼采刚满两岁的弟弟约瑟夫也夭折了。亲人接连不断地去世,特别是父亲的去世,让尼采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摧残,他像一株刚发芽的小草,还没有充分地得到阳光的普照,就遭受到了人世的悲凉。从此他平静而充实的生活被打乱了,再也没有人陪他野游,和他讨论问题,他那颗年幼而脆弱的心变得敏感忧伤。 母爱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更能使他忧伤的心得到安慰的是大自然,每当小尼采心情郁闷的时候,他就一个人来到野外,看着大自然的景色,沉浸在醉人的风光中,自然的美景似乎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让尼采忧伤的心情恢复了平静。 大自然让尼采获得了快乐,直到成年后他依然醉心于大自然,他回忆说:“在我童年的时代,我就经受过了太多悲痛和苦难,所以一点也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天真烂漫……从童年起,我就倾向于孤独,喜欢躲在没有人打扰的地方。特别是在大自然的神圣的殿堂里,我找到了一种最真实的快乐。一点细雨能给我留下极为美好的印象,而轰鸣的雷声和闪电则让我学会了对上帝的敬畏。”正是美妙无比的自然给了他无穷的灵感,使他的智慧之光得以显现,最终写出伟大的哲学巨著而享誉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