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42页
尼采父亲亲近大自然的教育法(1) 如果一个孩子的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的话,那么这个孩子一般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他具备良好教育所必须的健康,时间学识和经验等条件,此外,父亲还将培养孩子内在兴趣与爱好并在他的教育上严格地要求。——卡尔·威特
尼采于1844年10月出生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一个小镇,他的父亲在离家不远的教区当牧师,是路德派虔诚的教徒。尼采的父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当牧师之前,曾经做过家庭教师,负责教4个学生,这4个学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汉诺威皇后、康士坦丁女大公爵、奥登堡女大公爵和泰莱莎公主。 尼采的父亲受德国文化的熏陶很深,他在教育学生上有自己的独特方法。所以他教的4位公主进步很快,她们对他深怀敬意。由于尼采的父亲家教工作出色,此外在政治上也很忠诚于普鲁士国王,所以他深受国王的信任。国王赏给他一大笔钱,并指派他到萨克森州做一名牧师。 尼采母亲法兰斯卡,性格温柔、和善、慈祥,而且非常能干。她对自己的丈夫说: “既然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方法,那就好好培养我们的孩子吧。” 尼采的父亲说:“当然,我也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够有出息。”“你准备先教孩子什么呢?” “音乐,这孩子对音乐很敏感,所以我想先教他学钢琴。” “你想让他将来做钢琴家吗?”妻子问。 “不一定,这要看孩子将来的兴趣,就算做为业余爱好,学钢琴也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那你想让孩子将来做什么呢?”妻子又问。 “现在还不能确定,我还要进一步了解孩子,看看他在哪些方面的天赋更好,然后才能决定。” 由于良好的家教,尼采的父亲能弹一手好钢琴,尤其是擅长即兴演奏,这使得他在教育小尼采方面显得游刃有余。小尼采很快就对音乐着了迷,他经常坐在钢琴前不愿离开。渐渐地尼采开始爱好起音乐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不断浓厚了。 除了教尼采学弹钢琴外,父亲还给尼采讲音乐家的故事,并给他听音乐大师的作品,其中有:莫扎特、海顿、贝多芬、门德尔松、肖邦、巴赫、舒伯特、亨德尔等,尼采很喜欢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后来尼采上小学时,母亲还带他去结识了一些音乐家,这更加加深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青年时代的尼采对音乐一直非常热爱,有一段时间尼采甚至有过终身从事音乐的念头,他自己还谱写过不少曲谱,并对自己的音乐作品倍加欣赏,他还称自己是一个老音乐家,并希望自己谱写的乐曲能够传世。尼采对音乐的热爱一直伴随到他去世。这种热爱显然是得益于父亲的教育,父亲的早期教育为尼采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功底,使得音乐后来成了尼采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的发展。 ——蒙台梭利 父亲除了教小尼采学钢琴,还留神观察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他有时给尼采朗读诗歌,有时教尼采学画画,还有的时候带尼采去野外捡石头,妻子法兰斯卡觉得很奇怪,于是问尼采的父亲: “你到底想让孩子将来干什么呢?今天教他这个,明天又教他那个。” 尼采的父亲说:“我在通过不同的方面来观察孩子,看他在哪方面最有天赋。” “你这样不是把时间全都浪费了吗?”法兰斯卡说。 “不是的,虽然现在我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可以避免将来孩子走弯路,这还是很值得的。” “那你观察到孩子哪方面最有天赋了吗?” “还没有,但至少他不适合绘画,他对色彩不敏感。也不适合搞政治,这孩子天性沉静,作牧师或是搞学问还行。” 为了培养尼采的宗教感情,父亲经常带他到自己的教堂里去,小尼采看着教堂里来祈祷的人们,感到很好奇。他问父亲: “他们在那里干什么呢?”“在向上帝祈祷。”父亲说。“为什么要向上帝祈祷呢?”尼采更奇怪了。 “这样可以得到上帝的帮助。孩子你愿意向上帝祈祷吗?”“不,我不想要别人的帮助。”小尼采的口气坚定。 父亲很开明地说:“孩子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现在你还有很多事情不明白,总有一天你会相信上帝的。” 和所有早熟的孩子一样,父亲发现小尼采有时候一个人坐在那里深思着一言不发。他看着孩子在沉思并不去打扰,他知道孩子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明白一些问题。有时候他也和孩子讨论一些问题,小尼采的问题经常让父亲很吃惊,因为很多问题超出了孩子的年龄。但是不管小尼采的观点和他的观点是否相同,尼采的父亲还是很认真地和他进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他将尼采当作一个成人来看待,并且常常对孩子的独特思考表示赞扬,这使得尼采很小就形成了独自思考问题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