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第75节:六批:期望值过高(3)

  这实在是走入了儿童教育的误区。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要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最反对的是搞儿童成长的"大跃进"。就是现在成了"著名小孩",也不见得孩子的将来必定有所成就。

  小小年纪被人捧着喊"著名",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往往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投机心理,造成儿童的心理扭曲,给未来的人生道路投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6.艺术考级。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不少母亲在孩子的艺术教育投资上不惜重金。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艺术教育大国:艺术幼儿园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少年宫艺术教育培训班如火如荼,从钢琴、萨克斯到琵琶、二胡;从舞蹈、朗诵到绘画、服装表演……不胜枚举。

  "学琴热"、"舞蹈热"的延续,便使应时而起的艺术等级考试热潮至今仍"高烧"难退。在一些大中城市,每到艺术水平等级考试时节,都会出现同样一道景观:许多孩子抱着琴、拿着笔,或兴奋或木然地在母亲的陪同下,黑压压地汇聚到艺术考试的考点,接受一轮又一轮的考试。

  把孩子培养成科学家、艺术家或文体明星是很多母亲的期望。她们把物力、财力、精力全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在艺术方面的期望远远超过了培养兴趣的范围。孩子的课外时间表安排得满满的,每天像上紧了弦一样,学习心态自然不会很好。

  我个人认为,孩子在小学阶段,重要任务不是学习,而是玩。很多母亲听了我这话,一定认为我是无原则地胡说,孩子不学习上学干什么?我还真就有不让我女儿上学的想法。我对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一直持否定态度,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掌控下,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都被逼成了考试的机器,哪还有什么学习的乐趣可言?

  孩子在小学阶段,重要的是健康心理、良好行为习惯、基本道德等等的形成,而非知识的积累。所以,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该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基本道德素养,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他人的爱心和责任感,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心理,学习知识只是建立在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让孩子快乐地玩耍,在玩中成长,在玩中学习。

  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会导致母亲们急功近利,而急功近利又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

  ■

  人之生存靠的是能力而非分数。

  ■

  每逢期中、期末,母亲们常会问这么一句话:"你的孩子考了多少分?班上第几名?""分数"和"名次"几乎成为母亲关心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唯一。

  每逢期末考试后,不少母亲拿着孩子的成绩单,不是先看孩子有无进步,而是找到老师先问孩子的具体分数,再打听其他同学的成绩。

  诚然,问分数,既能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又能体现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本无可厚非。但过分关注分数,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业负担、精神压力。母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有些母亲片面夸大分数的功能,以分数高低作为判断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母亲看到孩子考试分数比前次考试高了,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工夫了,成绩进步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优秀。于是乎各种奖励接踵而来。更有甚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缺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认为孩子分数既然不高,那么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也表现不好。因此在批评和帮助时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一个小学生因考试分数未达到母亲的要求而被母亲活活打死的惨痛事件,就是母亲片面夸大分数功能而导致的恶果。

  片面夸大分数功能的另一典型现象为:有部分母亲将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在单位同事、亲戚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面子,很自豪。若分数不如人,则觉得脸上无光,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出门矮人半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