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第47节:四批:不懂科学教子(2)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东子结合近几年的教子体会,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1.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

  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认识。

  要知道,小孩子在1岁半以后,就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他们什么都想试试,有时候要做的事情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可是还是很有兴致。

  3岁至6岁的孩子还不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不能主动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自己的父母有较大的依赖。可是,这时他们的独立自主、自我服务意识就已经开始萌芽。他们常常在游戏中学大人的样子扫地、上街买菜、抱孩子、做饭等。有时父母干活的时候,孩子也要抢着一块干。

  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其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孩子就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尝试着洗手帕、袜子等。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有意识地就此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母亲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大包大揽,什么事都代劳,时间长了,错过了对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好时机,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心理,凡事都要成人满足他。

  我看到过很多孩子摔倒了趴在地上哭,无论大人怎么劝也不起来,除非伸手拉他。孩子已经很大了,自己不是不能起来,就是因为被大人拉惯了,只等着有人来拉,没有自己起来的意识。

  所以,首先我们要有让孩子自己做事的意识,然后去重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其次,要给孩子提供各种动手的机会。平时孩子要端饭,只要不烫着,就让孩子端;孩子要刷碗,哪怕把碗打碎了,也要继续鼓励他;孩子要扫地,就把笤帚给他准备好……

  总之,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解放孩子的手脚,让他们大胆去做。没有机会,就无从谈锻炼和提高。

  母亲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母亲会帮着干(要喝水了,母亲会端水来;要起床了,母亲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孩子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

  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乏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孩子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孩子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

  再如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的个别指导。

  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孩子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孩子吃饭,开始可能会有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孩子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3.适时表扬,让孩子品尝成功。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孩子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表扬孩子"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孩子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孩子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