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第46节:四批:不懂科学教子(1)

  四批:不懂科学教子

  ■

  能力是生存之本。

  ■

  "如今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真差!哪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上小学就要帮父母做饭烧菜,还要带弟弟妹妹。小小年纪几乎什么家务事都会做。"东子多次在小区里,听到一些孩子的母亲围在一起私下交谈这个话题。

  在与这些母亲交谈时,东子了解到,有些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子不会站着小便;个别四年级的孩子大便后不会擦屁股;上了小学高年级还不会系鞋带的如今也并不少见;至于上了中学还不会切菜做饭洗衣洗被的,那就更多了;结果是每到新学年开始,各大专院校出现大批"家长送子军团"陪同报名的热闹景象。

  那些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的孩子,上了大学后生活不能自理,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动力和学习兴趣。不少学生懒于思考,他们认为反正事情都有家长帮忙解决。

  据《羊城晚报》报道,2007年新学期开学,来自某高校的学生有80%是在家长的陪伴下前来报名的,而且到了报名点之后,报名的学生就站在一边,而咨询有关事项、领取报名表、填写表格等事情都交由家长跑前跑后料理。

  一个个二十来岁大小伙子、大姑娘,开学报到还要家长一起陪同,其间领表填写表格一切事情,居然还要由家长代为完成,为什么?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啊。"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答案。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什么这么差呢?

  东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母亲们思想不端正。

  如今社会上大肆流行自私之风,一切向钱看,一切为自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母亲们只考虑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从不注意锻炼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为数不少的母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读研,当博士,就会财富不断,青云直上,就会有许多人来为你服务,就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必要自己去动手。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普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而忽视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低下。

  二是母亲们过于大包大揽。

  有不少年轻母亲,下了岗之后,就不再出去找工作,或者干脆辞职,一门心思地守在家里照看孩子。这些年轻的母亲在家里,除了家务,就是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孩子除了上课学习,其他的一切事情,就全由妈妈代办了,小学如此,上了初中和高中乃至于上大学,也是如此。

  三是母亲们的补偿心理。

  据2007年11月20日的《楚天都市报》报道:

  16日一早,刮风下雨,气温骤降。小杨的妈妈张美芳(化名)女士,又赶到儿子工作的网络公司,给小杨送来衣服,再三请求公司领导照顾儿子。

  他们从来不让儿子受一点委屈,要什么就给什么。今年儿子大学毕业,他们早早联系好,把儿子送到朋友开办的公司。上班后时间紧,儿子不想每天回家颠簸,就跟同事在公司旁边住了下来。这下张女士心里就不踏实了,几乎每天都去公司看望儿子,把他要洗的衣服拿回家,每周还定期给儿子买零食。

  昨日,小杨所在公司的部门主管李先生告诉记者,小杨妈妈的举动,不但影响了公司的秩序,也惯坏了小杨,23岁的他依赖心理很重,办事能力也差。他每次试图劝说张美芳时,总被她的话先挡回来:"他年纪小,拜托你们平时多照顾。"李先生只能无奈地摇头。

  虽然母亲们也都知道,今后社会竞争会日趋激烈,孩子终究要独立生活,不能没有自理能力。但由于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所以母亲们特别地宠爱他们,恨不得所有事情都帮他们做了。

  但是母亲们往往忘记了一点,那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不依赖他人的重要性。

  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我记得看过一篇讲一个成长比较优秀的孩子的报道:

  孩子3岁多时,母亲就让他自己打水,洗脸洗头。孩子端水盆端不稳,眼看盆子里的水就全都要洒光了,但母亲站在旁边就是不帮忙。孩子终于把盆子打翻,水洒了一地,母亲还是不帮忙,孩子自己哭着把地上的水擦干净,哭着自己又打了一盆水,继续洗脸。这就是自理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们看看外国人是如何教孩子自立的。

  在中国父母眼里,外国孩子的自立能力总是很强。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个月左右的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在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在瑞士,长期依赖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在德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在日本,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比如全家人外出旅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会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