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129页
唐僖宗与田令孜的主奴关系(2)
黄巢起义时唐朝把它交给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带管,由王向 中央交一部分食盐。田令孜派义子匡祐到河中,态度傲慢, 引起河中军士不满,匡祐回到长安,劝说田令孜削除王重 荣,田令孜于是要把河中盐利收归中央,以便用盐税补养 他的军队和打击王重荣。王重荣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抗言 田令孜专擅,又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沙陀部,田令孜于 是自将攻打王、李联军。结局是神策军溃败长安,乃纵火 焚烧坊市和宫室,田令孜带着唐僖宗再度出逃,到了凤 翔,又要逃往兴元,僖宗不愿再走,田令孜派兵挟持以 行。在这混乱中, 邠宁节度使朱玫为控制天子,立嗣襄王 李煴为皇帝,尊僖宗为太上皇,诸节度使击杀朱玫,俘虏 李煴,僖宗始得复回长安。 当唐僖宗在凤翔时,诸镇节度使上表请杀田令孜,以 “安慰群臣”;随从宰相率群臣上言“令孜专国煽祸,惑 小人计,交乱群帅”,也要求诛杀田令孜。在内外文武官 员压力下,唐僖宗并不明正田令孜之罪,只是任命他为剑 南监军使,但仍留在身边。后来田令孜实在混不下去了, 带领拱宸奉銮军到成都,以有病请求解职,僖宗乃下命削 其官爵,流放儋州(今广东儋县),但是他依托陈敬瑄并 不去流放地。 田令孜去位,取代他的是另一个宦官杨复恭。杨复恭 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立有功勋,为田令孜所忌。当田令孜在 兴元为众人所痛恶时,唐僖宗任用杨复恭为枢密使,回到 长安后,杨复恭正式取代田令孜地位,出任左神策中尉、 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受封魏国公。唐僖宗病重之时还没 有指定继承人,百官认为僖宗哥哥吉王最贤明,主张册立 他,杨复恭看中了僖宗的弟弟寿王,竟自立了他,是为唐 昭宗。朝臣敌不过宦官,这又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唐昭宗 与杨复恭的关系,简直有点像唐僖宗与田令孜关系的重 演。 田令孜在成都依傍其弟陈敬瑄,恰有义子王建任壁州 刺史,在川中活动,抢占地盘,田令孜向陈敬瑄说王建是 我的儿子,把他招来,免得骚扰。陈敬瑄答应了,当王建 在路上时陈敬瑄反悔,于是双方交战。唐朝令宰相韦昭度 出任西川节度使,陈敬拒不受代,王建更以朝廷之命奋 力进攻,田令孜乃到王建军中求和。王建军进成都,先杀 了陈敬,然后对田令孜用刑,田以当过十军容使的高 官,不愿尸首分离,被缢杀(《新唐书•田令孜传》、《旧唐书•僖 宗纪》、《新五代史•前蜀世家》)。 唐僖宗与田令孜的关系,有三个阶段的变化。从做晋 王到在成都的后期,僖宗是任性玩耍,生活与政事都依赖 田令孜安排,故呼之为“尚父”,而田令孜也极力趋承皇 帝,固宠,恃宠,从而发展自己的势力和招权纳贿;从成 都后期到兴元时期,田令孜把天子视为手中玩物,连表面 的尊重都缺乏了,僖宗从而对他不满;僖宗从兴元回京, 在朝内外官员的策动之下,终于抛弃田令孜。看来田令孜 对僖宗有个加紧控制的过程,但到极点也正是他失败的起 点,可见皇帝尽管是傀儡,也还有他的一定权威,在一定 条件下仍可以处置红极一时、权盛一世的亲信。 田令孜能代表唐僖宗掌管政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僖 宗年龄小,又昏庸,12岁即位还是不懂多少事的小孩, 又没有受过严格的教育,从小就贪玩,自然就依靠像田令 孜那样的亲信太监照顾生活和处理朝事。可见宦官专权的 重要条件是皇帝为童昏之人,容易落入他的手中。皇帝不 可能都是童昏的,宦官为此而创造条件扶立童昏的人。 田令孜秉政的身份主要是神策军左军中尉、十军容 使,他掌握着军队,这就是他的权力的凭藉。两唐书的作 者分别在《宦官传》里讲到内臣典军对于政治的作用。唐 玄宗用宦官为监军,使其权力常常超出统军的节度使,唐 德宗起把禁军左右神策军、天威军交给宦官统帅,护军中 尉、中护军皆为若辈,于是“政在宦人,举手伸缩,便有 轻重”(《新唐书》),甚而把皇帝掌握在股掌之中,废立生杀 由之。唐代宦官权力一步步加重,一旦掌握禁军成为定 制,其权力就牢固了,具体人员可以变动,而其权力则不 可动摇了,不可变更了。所以小人得志尚不太可怕,最可 畏的是使小人得意的条件制度化,如此他们则要长期肆虐 了。 前面谈到田令孜养子匡祐、王建,他们原来也都是田 姓宦官的养子。太监养假子是当时的习惯。宦官以养子培 植和巩固自己的势力,用他们做内侍省、神策军的首领, 地方军政长官。杨复恭派养子做州刺史,称为“外宅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