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129页
明代的丐头(2)
三分,丐头只管眼前得利,不顾人们的看法,按照流氓无 产者的观点行事。 丐头或得到乞丐的孝敬,或冒领米布,甚至在乞丐中 放债,有的人就阔了起来,所以《宛署杂记》说他们“家饶衣 食,富于士民”。《金玉奴》讲金团头“住的有好房子,种的有 好田园,穿的有好衣,吃的有好食;真个廒多积粟,囊有余 钱,放债使婢”。这些话不免夸张了些,但也与实际并不太 离谱。清初河道总督靳辅曾说:“富庶地方之丐头,类皆各 拥厚赀,优溺坐食,其温饱气象,反胜于士农工贾之家。”(《皇 朝经世文编•生财裕饷第一疏》)所用词汇几与《宛署杂记》相同,可 见丐头中确有一些富户。 乞丐里面有富人,好像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是实有的现 象。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我们看事物就要从客观实际 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它,不尊重实际,就不可能了解丐头这 种人了。 丐头之所以富裕,是丐头制度造成的,社会上只要财富 占有不平均,甚或悬殊,就一定会有乞讨者,这种人中也会 有它的首领,既压迫他们,又代表他们,只有消除乞讨现象, 才能不产生丐头。 乞丐贫穷困苦的境遇令人同情,但他们是寄食者,有流 氓习气,不是社会积极因素,而丐头是流氓习性的集中体 现,丐头的势力越大,越说明它所存在的那个社会弊病越 多,越要改造,丐头的状况是社会弊端的一种测量器。 丐头与政府的关系,在政府利用丐头管辖乞丐上是一 致的,而丐头吃空额使两者发生矛盾。这在明朝是如此,到 了清代后期,丐头对政府更有了特殊价值,就是充当衙门的 密探。他们按照吏胥指示,跟踪居民,报告情况,领取赏银。 丐头充当这个角色很便利,因他们本来就整天游荡街头,被 他们监视的人也不会发觉。乞讨本来就是一种社会病,丐 头再成为政府不在名册的耳目,越加说明这个社会的黑 暗,政治的腐败,丐头的丑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