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129页

秦汉以降的家庭结构(1)

  

  历史上家庭结构和家内人际关系是个大题目,作一

  部有相当分量的专书也不一定说得清楚。讲家庭结构更

  需要统计资料,梁方仲据二十四史等载籍整理的《中国

  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对它的研究很有用,但

  也很不够用。这篇小文只是就笔者掌握的资料,想写什么

  就写什么了。

  家庭结构的内容,包含家庭规模、成员和主体。孟

  子讲“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是说一般人的家庭是八口人。同时期李悝在计算

  普通人家庭经济时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汉书•食货志》)又是说一家是五口人。秦汉以后,

  人们讲到家庭人口,或说“八口之家”,或说“五口之

  家”,大体上可以这样说:秦汉以来家庭人口在八口左

  右,或五口上下,换句话说,一般家庭是五至八个人。

  商鞅变法,强令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家庭分居,故秦

  汉以后,大量出现五口左右的家庭。贾谊说:秦朝人

  “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

  色;母取箕帚,立有谇语”(《汉书•贾谊传》)。这是说有家产

  的父子分开过,各自组织家庭,没有家产的,儿子离开家

  庭,剩下父母。父子分家,相当彻底,从财产的严格所有

  权上分辨最清楚,儿子不愿意向父亲借农具,害怕父亲表

  现出施恩的脸色,而使自己处于难堪的地位。同样,母亲

  到儿子家拿笤帚畚箕一用,竟会遭到责嚷。这些做法和心

  理无不表明父子是分得一清二楚的两家人。晁错讲到汉朝

  农民的痛苦,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

  人,……”(《汉书•食货志》)以五口之家举例,理应表明当

  时五口人家的普遍性。两汉政府实行举孝廉政策,要把地

  方上著名的“孝悌、有行义”的人吸收到政府中来(《汉书•宣帝

  纪》)。被举的孝廉既是实行孝道的模范,与父母同居应是

  当然的前提,但是东汉产生“察孝廉,父别居”的民谣(葛

  洪《抱朴子•外篇•审举》)。孝廉尚且同父母分居,其他的可想

  而知了。社会的现实是成亲的儿子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不

  多。而在一起的家庭,有时会受到社会的敬重,如西汉末年

  刘秀舅氏樊重、樊宏家庭“三世共财”,被视为“礼仪恩

  德行于乡里”之家(《后汉书•樊宏传》)。此种礼敬恰说明这类

  家庭的稀少。

  南北朝以后父子分家的现象也很普遍。刘宋时周朗

  说:“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民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宋书•周朗传》)无论是

  士大夫、平民,多达百分之六七十的家庭是父子析居的,

  正因此聚居成为可贵的事,刘宋酉阳县人董阳“三世同居,

  外无异门,内无异烟”,被政府表彰为“笃行董氏之

  闾”,蠲免赋役(《南史•孝义传》)。隋代,四川、陕西南部

  的庶民之家,“父子率多异居”(《隋书•地理志》)。江南民

  间大体也是父子分开过。而在岭南,父子不但析居,如

  果父亲贫穷,还有卖身于儿子的现象(《隋书•地理志》)。四

  川、陕南子孙与父祖别籍异财的现象继续到宋代。可能

  是异居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北宋政府加以干预,宋

  太祖开宝元年(968)令地方官劝谕父子共居,否则治

  罪(《续资治通鉴长编》开宝元年六月癸亥条)。次年更下令,有违犯

  的处以死刑(同上,二年八月丁亥条)。政府的决心正说明析居问

  题的严重。

  五口之家应是父子分离后的家庭,其成员为丈夫、

  妻子和他们的未成年的儿女,间有未成年的弟或妹,基

  本上是两代人,其中以夫妻为家庭的主体,丈夫是家庭的

  主宰。这类家庭也可能有鳏父,或寡母,从而组成三代

  家庭,但仍以第二代夫妇为家庭主体,第二代男性为实

  际家长。这种家庭排斥已婚的兄弟在一起,历朝政府所

  表彰的“三世同财”,主要是兄弟同居共爨(cuàn),那是

  另一类

  型的家庭。

  八口之家基本上是三代人,若第二代有兄弟妯娌,

  第一代男性在,则为家长,主体仍在第二代。丧失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