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129页
古代宫廷谏诤戏(1)
古代一些名臣,敢于披君主之逆鳞,当面或上书论述
时政的弊端,指责皇帝的失德,为此不顾皇帝的恼怒,不 惜俸禄爵秩,甚至不惜身家性命。有的人遇到了明君,政 见被采纳,并且付诸实行,此所谓君臣际会,双双成为历 史上的圣君贤臣;有的人碰上昏君,不仅意见被君王拒 绝,还招来诛戮、囚禁之祸,双方一为昏君一为忠臣。贤 臣、忠臣的谏诤,自来青史垂名,后人称颂不绝。像邹 忌、魏征、海瑞、杨继盛等人,即以谏议而为后人所熟 知,他们的事迹演为戏剧,为后人钦敬。他们是达官贵 人,不是宰执,也是御史。他们固然以敢于进谏而富有人 生的价值,同时他们的出名也同高贵的社会地位有关。 我们这里所要说的也是向君上进谏的人,不过地位卑 微,只是宫廷演员。他们谏议的方式也与大臣的面奏和上 书不同,他们是以演出的形式,通过其故事情节和艺术形 象,给君主以富有政治内容的暗示,希望被君主领会和接 受。他们人微言轻,知名度比上述谏诤之臣小得多,发幽 阐微,我们不惜费点笔墨予以绍述。 楚庄王(公元前612~前591年在位)原是好淫乐的 人,伍举规劝他不听,苏从继伍举之后进谏,楚庄王说你 讲什么,难道不怕死?苏从回答说:“杀身以明君,臣之 愿也。”(《史记•楚世家》)就是说,如果以我的死亡使君主 醒悟,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庄王终于觉醒,内用孙叔敖为 相,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外而出兵与晋国争霸,兵至黄 河,问鼎于周,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他的时代成为楚国的 一个兴盛期。 他做到这一步,不仅是采纳了士大夫的良谋谏诤,还 在于受到了宫中优伶的教益。楚庄王有一匹爱马,享受着 特殊待遇,披着文绣的服装,住在一间华丽的房屋中,地 下铺的有床,吃的是枣泥饼。这马养尊处优,反而得了肥 胖病死了。楚庄王命群臣给马治丧,要用大夫的礼仪埋葬 它,群臣认为不能以这么高的礼节对待马,要求楚庄王改 变礼法,双方反复争执,楚庄王不让步,并且下令:“有 敢以马谏者,罪至死。”表示他崇礼葬马的决心。至此, 群臣不敢说话了,乐人优孟却适时出来活动了。优孟能言 善辩,常常在谈笑及表演中道出他的讽谏的意思。这时他 进入殿门,故意仰望天空,放声痛哭,楚庄王莫明其妙, 问他为什么伤心嚎哭,他回答说:这匹死马是国君喜爱, 像我们楚国这样的大国,要什么没有,仅仅以大夫礼埋葬 它,岂不太薄情了,我现在向君王请求,以国王礼节安葬 它。楚庄王问他若以王礼如何葬法,他说:雕琢玉石做马 棺,用梓木做马椁;命令士卒给马挖坟,征调老弱百姓给 马坟挑土起陇;以太牢的供享祭奠马,并以一万家做马的 守陵户。如果这么做了,让各国的君主听到了,便都知道 楚王尊贵马匹而卑贱人民。优孟似乎是顺着楚庄王的意 思,强调葬马礼仪的重要,其实是说反话。经过这一夸 张,令人知道楚庄王葬马的荒唐,特别用贱人贵马的对 比,点出葬马是政治上的损失,将使各国诸侯改变对楚 庄王的看法,不利于他的争霸。优孟言浅近而道理深, 使楚庄王猛醒,说想不到我这一过失这么严重,那么现 在该怎么办呢?优孟教给他,像对待六畜一样,把它煮 熟吃了。庄王于是把死马交给该管的官员去按常规处 理。优孟以他真真假假的表演艺术让楚庄王觉悟了,避 免了君王的一个重大误失的发生,而群臣的谏言却没有 起到这个作用。 楚国令尹孙叔敖是历史上的名人,为人廉洁奉公, 预计到自己死后家属将难于生活,乃令儿子在日后困穷 时找优孟。后来其子果然穷得靠打柴卖钱为生,就去见 优孟,优孟要他等候信息。从此优孟穿起孙叔敖的衣 服,模仿孙叔敖的动作,这样练习了一年多,完全像孙 叔敖,使人无法辨别了。一天楚庄王做寿摆酒宴,优孟 以孙叔敖的扮相给楚庄王拜寿,楚庄王大吃一惊,以为 孙叔敖死而复生了,仍欲用他为宰相。优孟说给我三天 的时间,好和妻子商量一下。三天后,优孟见楚庄王, 说妻子讲了,千万不要答应,楚国的宰相不值得做,像 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那样好,帮助楚庄王称霸,可如今 他儿子穷无立锥之地,靠卖柴为生,都似这样,真不如 自杀。楚庄王听到这里,感谢优孟的理喻,深知应厚待 贤能官员,于是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他400户,以奉祀 其先人和维持生活(《史记•优孟传》)。孙叔敖果然知人,优孟 通过扮演孙叔敖,教育楚庄王如何对待臣下,他又是成 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