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70页

十四、杨妻托门路 巡抚欲亲审(1)

  杨乃武受刑的时候,杨詹氏带着王廷南来到杭州找着了杨乃武的好友姚士法。

  姚士法与巡抚杨昌睿的首席师爷杨同瑞熟识,遂找到杨同瑞帮忙。

  杨乃武最亲的两个人,只有一个姐姐叶杨氏和妻子杨詹氏。

  叶杨氏的娘家名字叫做杨菊贞,杨菊贞几年前就守了寡,因为上无公婆,便带了儿子回到娘家来住。

  两个人去年十月下旬先得了杨乃武中举的消息,正在高兴,没过几天却又听得杨乃武被拿到大狱的消息。

  二人急得抱头痛哭,还是叶杨氏有主意,急忙让管家王廷南先带了些银元打探消息。

  又四处筹钱,预备打点之用。

  管家王廷南不久便报来杨乃武被革去功名,堂上受刑的消息。

  又将刘锡彤要公报私仇的事也讲了。

  杨詹氏听了,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又哭了起来;杨菊贞八岁的儿子也不知就里,跟着哭了个声嘶力竭。

  还是杨菊贞有主意,急忙问王廷南道:“二爷已经招了么?”

  “并未招供,不过我看二爷已经遍体鳞伤,恐怕也坚持不了几天了。”

  “既然刘锡彤与杨乃武有私怨,在余杭县肯定是不能昭雪了。

  但凡人命大案,一定要到省里再审了,报到刑部批了才能定案。

  当下最要紧的是去省里和京中运动。

  既然二弟是冤枉的,就一定有平反之日。”

  “二爷也是这个说法。

  他说杭州有同年好友姚士法可以相助;京城里的族叔杨增生也有些手面,找这两个人说项,大概此案能有转机。”

  杨菊贞道:“这几天先看看这个案子是怎样决断的。

  若是那狗官将二弟屈打成招,我便带两个人立刻上京,你同二奶奶则立刻去杭州找姚士法想办法申诉冤情。

  前两天我和弟妹詹氏把家中银钱总共凑了三千多两银子,还有一些首饰明日你送到当铺,也能当上一二百两。

  这些若是不够,就是典房置地,也一定要把二弟救出来方行。”

  当下商量停当,只等刘锡彤判拟下来。

  到十月底,果然杨乃武被断成死罪,送杭州复审。

  杨菊贞不敢怠慢,立刻与杨詹氏分头上京和去杭告状。

  杨詹氏带着王廷南到杭州找着了杨乃武的好友姚士法。

  姚士法约有四十多岁,是个多年考举未中的秀才,与杨乃武十分要好,而且为人最是有心胆,早就听得杨乃武的事情,当时就义愤填膺,想要为杨乃武出些力。

  所以杨詹氏一找到他请他帮忙,他立刻便答应下来。

  姚士法道:“嫂子尽管放心,我也是余杭县人,刘锡彤鱼肉乡里的臭名,我早就知道。

  因为杨兄为百姓做了几件事,触犯了他的利益,这回私仇公报,要颠倒黑白,置杨兄以死地。

  姚某不才,愿拼全力以替杨兄申冤。”

  杨詹氏道:“此事全仗叔叔操持,我一个女人家什么也不懂。

  若有用着银钱之处,尽管开口,只要能救得了我家夫君,便是倾家荡产也使得。”

  姚士法想了想道:“银钱之事,倒是不忙。

  我这里认得一个人,在巡抚衙门里做事。

  此人既有十分的才情,为人也特别的仗义。

  这事情若是求他帮忙,不但不要一两银子,而且十有八九能将此案翻过。”

  “衙门里也有不要钱的人?”

  “嫂子此言可说差了。

  出污泥而不染之人,天下多矣!这个人就算是一个。

  他叫做杨同瑞,绍兴人,是同治四年的举人。

  因为此人做事干练,为人谨慎,又与现任巡抚杨昌睿带些亲戚,所以在巡抚衙门做着幕府师爷,很是受巡抚的器重。

  凡是这位师爷经手的案件,每一件都得细细推考,须使案中无一冤屈,心中方才安妥。

  杨昌睿从做知县时就曾经三次请他做首席师爷。

  待到后来,杨同瑞绝了做功名的心,才一心辅佐起巡抚来。

  也亏得杨同瑞正直,才使杨昌睿的官名还算是清正,就是他做到封疆大吏的功劳里,也少不了有杨同瑞的一份。

  所以只要找到他,这案子便有九分的希望。”

  杨詹氏听了大喜道:“那还请叔叔代为联络,一定要让杨先生接了这个案子才好。”

  姚士法道:“好说,好说。

  我与杨同瑞是认识的,这事尽管放在我身上。”

  姚士法向杨詹氏打了包票,又听说杨乃武被押到杭之后,知府陈鲁也对他严刑拷问。

  知道复审中要翻案也有些难,急忙写了状子,欲找到杨同瑞,将此案说明。

  但杨同瑞恰巧去京公干,过了一段时间方才回来。

  这时,已经是二月初十,陈鲁已经将杨乃武的案子审完了。

  姚士法天天上衙门打听杨同瑞的归期,好容易等到杨同瑞回来,立即将他请到家中,将状子交给他。

  杨同瑞看了状子,惊道:“真是糊涂审案,哪里能有这样的审法。”

  姚士法叹道:“正是。

  所以说大清官场无清官,虽是过于夸张,但也未必没有道理。”

  杨同瑞道:“等我到按察使司调阅了详文,若果真如此,我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杨同瑞离开姚家,立刻派人到按察使司调阅案卷。

  杨同瑞是巡抚身边的第一红人,哪个不知?听说要看案卷,立刻便找了出来。

  杨同瑞得到了余杭县的详文,把文书里小白菜、杨乃武,葛喻氏等人的口供,细细观看,怕内中有了冤枉,又见杨乃武是个新中举人,越发不肯随便。

  看了一遍,便发现了一个破绽。

  杨乃武即是个本科举人,自然在省应试,去年科举入榜,是在九月。

  乡试要连考三场,每场三天。

  以初九日为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

  三场考完,便等着放榜。

  直到十月十三才回到余杭县。

  且不说杨乃武那些天正忙着科举功名的大事,按常理不应当在此时陡生谋死人命的心思。

  就算是杨乃武要潜回余杭县作案,那每日里的证人,又如何解释?为何刘锡彤没有传一个在杭的证人到堂问话?还有,即便是小白菜受了杨乃武之托,毒死丈夫,何以不知灭迹,擦掉七窍之血,天下岂有这般愚鲁的妇人?而且按钱宝生所供,说是杨乃武假称毒鼠向他买砒霜的时候,是在九月十七,这天正是科考第三场考试的第三天,难道杨乃武有分身之术,一边参加乡试,一边到余杭买药?如此之多的漏洞说明内中定有冤枉,这般冤枉官司,自己不发现则已,既发现了,岂容坐视不理。

  当即便捧了案卷,来见巡抚杨昌睿。

  杨昌睿见师爷杨同瑞走进屋来,手中还捧了案卷,奇道:“杨先生,是刑部批下来的案子么?尚未到秋审之时,如何会恁早的下来。”

  杨同瑞道:“不是。

  这是我从按察使司调阅的由杭州府复审的一个案子。

  大人,您瞧瞧这件案子,可有什么冤枉在里面吗?”

  杨昌睿把详文看了一遍,抬头道:“杨先生,你又要学包公断冤案了。

  此事已交由杭州知府陈鲁审理,还要由按察使蒯贺荪审阅。

  我看定能水落石出,何劳先生大驾。

  一省的案子每年不知有多少,都揽到咱们这里,我岂不成了断案巡抚了么?”

  杨同瑞笑道:“做个断案的包青天,留名青史,也并非坏事。

  大人,依我看来,里面事实很有些牵强,内中有很多可疑之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