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70页

十、郑敦谨抢功受挫(1)

  张之万以事涉重大,不能轻易提审张文祥为由拒绝再审。

  但袁保庆等人并不吃这一套,四处活动。

  京中的言官也对张之万的这种做法十分不满,纷纷上疏进言。

  慈禧也意识到此案关系重大。

  张之万和魁玉几次含糊的上奏,不仅让慈禧和同治不满意,也不能让朝中大臣王公服气。

  一时间有关马新贻一案的议奏如雪片般纷纷落到御案上来。

  给事中王书瑞奏道:“总督遇害,封疆大吏人人自危,其中必有牵掣窒疑之处,朝廷应增派亲信大臣彻底根究,勿使此案稍有隐饰。”

  安徽巡抚英翰也上奏道:“请皇上严诘主使之人,以遏制其进一步的阴谋。”

  给事中刘秉厚奏劾:“派审之员去江宁日久,到目前尚无端绪,凭任该犯游供,含混拟结。”

  这样的奏折,慈禧与同治十五日内,接了不下百封,也深感其案重大。

  到了九月,清廷再下谕令:“惟以兼圻重臣,督署要地,竟有不法凶徒潜入署中,白昼行刺,可以推断,决非该犯一人挟仇逞凶。

  现在该犯尚无确实口供,亟须彻底根究。

  著刑部尚书郑敦谨驰赴江宁,会同魁玉督饬司道各员,务将因何行刺缘由及有无主使之人一一审出,据实奏闻,不得稍有含混。”

  清廷对张之万和魁玉这两天的所作所为也以越来越严厉的口气申斥道:“现已五旬之久,尚未据将审出实情具奏,此案关系重大,岂可日久稽延!”其时,曾国藩已经改派为两江总督,只是他上了一道“谢调任江督恩因病请开缺摺”,固辞两江总督。

  折子上说:本年三月以来,衰病日甚,目病已深,恳请另简贤能,畀以两江重任,俟天津教案之事奏结之后,再请开掉臣大学士之缺。

  慈禧哪里会放过他,一面给这个“中兴名臣”戴了顶高帽子,一面坚决不让他辞官。

  下懿旨道:“两江事务殷繁,职任甚重,曾国藩老成宿望。

  以前在江南多年,情形熟悉,措置咸宜。

  现在虽然目疾尚未痊愈,但两江若得该督坐镇其间,诸事自可就理,该督所请另简贤能之处,著毋庸再议。”

  上谕说的再明白不过了,有病也必须去。

  接着上谕免去丁日昌江苏巡抚之职,调补张之万任江苏巡抚,张兆栋升授漕运总督。

  曾国藩在十月初的时候离开京师,向江宁而去。

  因为身体不太好,多走水路,即便在陆路上,也不敢颠簸,所以走的慢了。

  曾国藩倒也不急于赶到江宁,因为他与张之万有同样的顾虑,但他却不能像张之万那样从容脱身。

  因此,他需要在路上好好谋划一下;也趁此机会静观江宁刺马案事态发展,再作定夺。

  刑部尚书郑敦谨则恰恰相反,他比曾国藩要晚几天出京,但他在入宫向两宫皇太后请训之后,当日便装束就道,快马驰骋,以每日两百里的速度,直向江宁而去。

  只走了十五六天,就到了江宁城。

  倒比曾国藩早到多时。

  郑敦谨,字小山,湖南长沙人。

  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

  此人十分有才,但官场蹭蹬,作了二三十年的四、五品官,直到同治年,才一路布政使、巡抚、河督的升上来。

  因他做中下级地方官的时间长,与百姓打交道的机会也多,凭着他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的性子,竟得了一个郑青天的名声。

  在山东、河南、湖南等地,说郑敦谨三字,或者还有不知道的人,但一提郑青天的名字,却是妇孺皆知的。

  同治六年,郑敦谨擢升至左都御史。

  这是个正三品的官,但权力很大,是都察院的首领,为天子耳目,纠劾百官,同时控制言论,表达舆情,并有权参与处理重大刑事案件。

  这一年,捻军渡河进入山西,巡抚赵长龄、按察使陈湜因军纪败坏,扣发军饷,疏于操练,被捻军连连挫败。

  捻军在山西攻城夺镇,所向披靡。

  慈禧大怒,诏郑敦谨前往查处。

  赵长龄和陈湜都被革职充军,郑敦谨代理山西巡抚之后,捻军转入河南,山西至此平静。

  后来他又会同驻陕北总兵张曜,在河套将另一股捻军击败,自此名声大震。

  其铁面无私,雷厉风行的名声,立时传于朝野。

  这一回郑敦谨得了旨意,也期望能像在山西一样,痛快淋漓的将案子拿下。

  于是带着司员急急南下。

  身边的谋士随员仍是跟随他去山西查案的现任刑部满郎中伊勒通阿、汉郎中颜士璋。

  郑敦谨一行星夜奔驰,走到冀南的时候,正值大雪封路,坐轿难以行走,郑敦谨命令徒步涉雪而行,不得耽误路程。

  因一路雨雪交加,天气恶劣,途中多人冻伤,他自己的蓝布棉衫也被树枝多处挂破,到江宁时棉絮外露,不堪入目。

  张之万正在房中看书,听外面有城门守军快马来报:郑敦谨已到了通济门。

  张之万十分惊讶道:“好快。”

  急忙换官服带了人去接,走出不远,见郑敦谨一行人已经远远的走过来。

  只见这一群人大多衣衫褴褛,仪仗不整,个个面带疲惫之色,乱轰轰急匆匆的向前赶。

  当中一顶蓝呢大轿,挂破了几个大口子,在风中哗啦啦的来回摆动。

  大轿落下,郑敦谨从轿中走出来。

  张之万眼睛近视,见郑敦谨穿着蓝底白点的袍子,那些白点还一晃一晃的,搞不懂是怎么回事,风一大,竟有些白点子飘了起来,更是惊讶。

  近了才看清,是一团团的棉絮从破衣中露出。

  张之万与郑敦谨见过礼道:“郑大人为何如此狼狈,一路可顺利?”

  郑敦谨道:“贪赶路程,天气又不好,所以如此。

  不过,一路未有大事,只是辛苦了我带的这些人了。

  麻烦老兄叫郎中给他们找些治冻伤的药。”

  张之万将郑敦谨迎到府中。

  稍事休息之后,魁玉、梅启照等人也闻讯赶来。

  郑敦谨道:“人既然来的齐,就在这里将案子商讨一下吧。”

  又让人将江宁的司、道、府、县长官都唤过来,一同商谈案情。

  张之万道:“小山,为何如此着急,你来的匆忙,应当好好养养精神才对。”

  郑敦谨道:“若是晚了,恐有人泄出口风,就不好问案了。”

  张之万料得这个郑青天是想抢在曾国藩前面争功,乐得将此案交过去。

  当下大家聚在堂上,魁玉将前些时候审案的大致情况说明后,便不再言声。

  梅启照、张之万只是补充了两句,也没有多说。

  只有孙衣言侃侃而谈,说指使的人倘能逍遥法外,则天下将无畏惧之心,又何事不可为?所以这一案办得彻底不彻底,对世道人心,关系极大。

  袁保庆也慷慨陈词,坚决要求用刑求供。

  浙江候补知县马新祐一再陈情,请郑敦谨还他哥哥一个清白。

  马新贻的儿子马毓桢则跪地放声痛哭,请求伸冤。

  郑敦谨将他扶起来,道:“张文祥行刺督臣一案,断非该犯一人凭着一时激忿而行凶,本官一定要彻底研鞫,严究主使,尽法惩办。

  只是案情重大,不便随意使用重刑,倘若在未正典刑之前而刑毙于大堂之上,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一直谈到当晚时近二更天,郑敦谨对此案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

  随命第二天即提审张文祥。

  次日,张文祥和他的妻嫂罗王氏、女儿张宝珍,儿子张长幅以及几个邻居一同被带上堂再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