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

作者:天天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9-04-24

“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温家宝总理,11月20日和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

《沉思录》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诸行动。

作者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中华励志网》站内《沉思录》电子书下载】

【《中华励志网》站内《沉思录》在线阅读之】

作者是古罗马的皇帝,在政治上他没有留下什么丰功伟绩,但这本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沉思录》却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该书一直被认为有“一种甜美、忧郁和高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的高贵,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身处乱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罗素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罗素

译者介绍: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及其解体》、《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等。另有随笔散文作品集:《若有所思》、《珍重生命》、《心灵瞬间》等。译著有:《正义论》、《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等。

《沉思录》系何怀宏上世纪80年代末完成的重要译著,译文准确简练,优雅凝神,在近二十年里不胫而走,默默在许许多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读者中流传。

《沉思录》相关专业书评摘录:

我觉得,《沉思录》这本书它当然是所有喜欢读书的人都应该读一读的,但是它也许对于官员,特别是对于高级官员来说,它有着一个更重要的启示。我们知道一个高级官员,他能不能正确地运用他手中的权利,首先是取决于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其次就是官员的个人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其实我想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这方面的精神资源也是很丰富的。但我们不能够只有我们自己民族的资源,也应该放眼向西方去学习。

《沉思录》里面最打动我的是这样的一句话,就是作者奥勒留引用了一位希腊贤者的话说,这个有德的人,如果成为王者的话,他的本分就是要忍受抱怨的。换句话说,一个在道德上非常完善的王者,他肯定要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这种抱怨,但是他能够平静地对待这些抱怨。我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想到一个高级官员,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日理万机,可能也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是如果有了像《沉思录》里面的这种以高尚的道德为己任,那么他就会对于这种怨,我们知道这个怨有很多,怨字本身在中文里面就不是一个褒义词,那么就能正确地看待这样一种抱怨。所以我在想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他自己喜欢读这本《沉思录》的时候,应该会对中国的各级官员们也是有所启示,读书还是要多读一些。

——凤凰卫视《时事亮亮点》

本书文笔优美,表述简洁,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像是写给亲密朋友的信。作者希望人们热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

——《京华时报》

《沉思录》便是这样的一本书。当我第一次读到“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通过考虑它们,他马上进入了完全的宁静”时,便立即着迷于这洁净高贵的文字,因为它让我看到,对永恒的世界来说,生命的短暂,各种私欲的微不足道。

——《扬子晚报》

美国一位教授、《一生的读书计划》的作者费迪曼认为《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说它甜美、忧郁和高贵。我们可以同意他的话,并且说,它的高贵,也许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也许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身所处的混乱世界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只能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了。这几个特点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比方说,当我们谈到《沉思录》的最后一段,即说从人生的舞台上退场的一段,我们既感到忧郁,因为这就是人的命运,人难逃此劫。即使你觉得你的戏还没有演完,新的演员已经代替你成为主角了,这里的忧郁就象卓别林所演的《舞台生涯》中那些老演员的心情:苦涩而又不无欣慰,黯然而又稍觉轻松;另一方面,我们又感到高贵,因为我们可以体面、庄严地退场,因为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给新来者腾出了地方。

——《楚天都市报》

这是很多国家的领袖们的案头书,据说克林顿就喜欢读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里面说过——“那么,尽情快乐地生活吧。”且不去管它。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又像喝下了一杯苦咖啡。原来,两千年前的烦恼跟今天没什么区别,强大帝国的皇帝跟今天的上班族都有着同样的困惑。奥勒留好像伸手拍着我们的肩膀,目光灼灼,对我们说:好自为之吧,你并不能改变世界。生活像一锅烂白菜汤,谁不得一仰脖一闭眼喝下去。付出你最好的努力,但要始终认清你的局限所在。

——《广州日报》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青春励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