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低俗浅薄,倡导崇高:对媒体传播的审美思考

作者:邓利平来源:当代传播 2009-01-05

[内容提要] 我国新闻事业近年发展很快,但在传播内容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低俗是其中的突出表现。新闻传媒是美育的阵地,理应追求高品位,弘扬主旋律,大力传播现实变动中的崇高美的品格引起社会共鸣,以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受众,引导他们的审美活动向健康发展,激励群众"按美的规律"去开拓进取。倡导崇高,远离低俗,应始终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一、媒体传播低俗内容批判

不久前媒体登刊载了一则消息:在第56届世界报业大会上公布的 "全球日报发行量前100名"中,

中国大陆15家报纸榜上有名;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发行量达到8200万份,居世界首位。

这一事实标志着我国新闻业尤其是报业的迅速发展,它凝聚着新闻工作者的汗水和智慧、开拓精神与才华。然而喝彩声中也不容否认,近年一些媒体表现出的低俗倾向,令人感到担忧,它在新闻传播的整体中虽不占主流,但会对公众产生消极影响。其表现主要有:

低俗的女性。这在社会新闻或娱乐节目中较为突出,其笔墨镜头不是去反映当代女性开拓奋进的主流形象,而是热衷于传播那些艳闻卖俏或是受欺负踩蹄,或是自甘堕落,或是故弄风骚的图像与文字。实际上这是对妇女的不尊重。一家较有影响的电视台曾以“养眼怡情”为由推出一档《星气象》节目,让妙龄女主持懒散地半躺于沙发,双脚搭在靠背上,配着类似呻吟的音乐与昏暗的镜头搭配来播报节目。此种不伦不类的“美女播天气”,哪有一点“养眼怡情”的审美韵味?

低俗的猎奇。越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内容,有的媒体越是喜欢。南京一家报纸曾以醒目标题刊登一篇《千年木乃伊怀孕》的消息,讲在埃及开罗的一具超过3000年历史的女木乃伊,居然在发掘出土不久后怀孕,胎儿的父亲是男看守云云。此等天方夜谭,报纸竟获至宝当作新闻刊登,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低俗的隐私。尊重隐私是尊重人的表现,隐私权受法律保护,除非另有原因一般是不外泄的。但有的市井之人就喜欢追逐传播隐私,一些媒体抱着"只要你肯表白,我就敢传播"的心态,开辟专栏、专页以披露隐私为时尚。竟还有记者以此接二连三出书,这是传播的进步还是退步?

低俗的暴力。大登抢劫、强奸、凶杀等内容的新闻,并不惜篇幅展览血腥的场面、施暴的细节、残忍的手段,往往还配以大标题和图像刺激感官,令人毛骨悚然不忍卒读。暴力新闻的泛滥,既让人有不安全感,更会有滋长犯罪的可能。

低俗的拜金。有的媒体用羡慕的眼光崇尚大款一掷千金的挥霍,津津乐道"豪华婚礼"、"黄金宴"、"顶级年夜饭"、"买高级别墅热"等新闻,这无异于滋长拜金主义的放纵生活,为颓废的享乐主义推波助澜。大量的这类报道,势必将进一步加剧弱势群体的不平衡心理,激化社会矛盾。

低俗的炒作。不少媒体刻意放大"发掘"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来大肆渲染,涉及到名人的事更是炒得不亦乐乎。甚至明明是捕风捉影、子虚乌有的事也不放过。如流行歌手高枫患病去世,有的媒体居然以怀疑高枫是否同性恋而染有艾滋病来进行炒作。

低俗的调侃。这类报道的内容大都是些个人矫揉造作,无病呻吟,鸡毛蒜皮的琐事。如有家报纸开辟的《明星大回环》栏目,几乎都是明星们你来我往的相互吹捧,却又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扯淡内容"。

低俗的"性"闻。媒体可以涉及有关性知识教育的报道,但有的媒体却是"性"趣十足,故意在标题上突出,如《三级女星与罗尼有染 笑其床上表现太差》、《和陈宝莲同床无性 黄任中:是我不行》等等,显然是在迎合低级趣味者。

低俗内容的传播表现远不止这些,长此以往,它们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产生负面影响,也败坏媒体声誉,任其发展后果堪忧,"文明的崩溃必然首先从其内部开始"并非危言耸听。传媒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它不排斥娱乐轻松,但争取受众不能依靠低俗,而是要以高质量、高品位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内容来服务受众。

二、远离低俗,努力以崇高美引导受众

减少乃至杜绝低俗,主观上讲新闻传播者要自律,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审美意识,客观上需辅以他律,共同促使新闻传播的意识成熟完善,引导受众的审美观朝正确方向发展。大千世界充满了美的事物,蓝天白云,草原绿菌,群山透逸……自然美会激起每个人的美感。而人们辛勤的劳作,道德理想的提高,创造性的开拓,则反映着社会环境的美、行为活动的美和品格心灵的美,更加令人激动。新闻传播努力塑造和传播生活中的伟大、崇高、正义、劳动、斗争、创造等美的形象,必定受社会的肯定与欢迎,如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讲,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当前对外开放的扩大呈现一个价值观多元的世界,不同的人受各自群体的属性、利益的影响,各自的思想、意志和情感都制约着人的行为动机、目的和手段,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有人会因此变得趋于合理美好,有人则可能变得世俗自私。以反映变动为己任的新闻传播,必然也将随之变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新闻传播依然要以现实变动中美的因素、特别是以崇高美为主导影响公众的思想与行为。新闻事业从诞生到发展都贯穿着反映人民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的崇高美,今天同样需要使新闻成为不仅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符号,即真实地反映出政治形势的推移,经济状况的变动,科学文化的进步等现象,同时也是唤起受众掀起情感波涛的符号,将思维导向一种更高的层次,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引导受众的审美活动、价值观向健康方向发展。

那么,新闻传播注重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中或壮烈、或慷慨、或从容、或刚毅、或勇猛、或创造等闪现着崇高美的行为给予大力的报道,唤起受众对崇高美事物的"伟大心灵的回声",藉以对广大受众进行审美教育与引导,就成为必然。笔者认为,新闻传播崇高美的内容主要包括:

——新闻应体现人的伦理道德中刚毅高洁的本质。这方面重在弘扬先进典型的事迹,这些典型人物通常会遭遇某种严峻的环境,但他们决不惊惶退缩,在前行与停滞、溃败与奋起的抉择中,通常表现出一种大义凛然、奋不顾身的壮烈情景,在进退乃至生死的关头毅然决然地完成人生跨越,充分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崇高。如在抗击"非典"的危难时刻中的钟南山、姜树春、邓练贤等人的形象,就构成了新闻的崇高美光耀日月,惊天地泣鬼神,对受众极具强烈的感染力。

——新闻应展示人的意志中一往无前的英风豪气。这类新闻主要应体现出人物对象为追求某种目标锲而不舍,表现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思想行为。如在各个领域中为改革开放、两个文明建设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广大群众,他们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大智大勇,始终开拓进取。新闻报道表现他们曲折迂回、阳刚博大的品格形象,也会使新闻透视出一种荡气回肠的崇高美,给受众带来余音绕梁般的美感。

——新闻应反映社会实践的恢宏场景。这种崇高美的内容多以群体的肖像或高度概括的事实来显现出人的性格、力量,展示在社会活动中代表先进、健康力量的摧枯拉朽,战无不胜。如去年淮河、渭河特大洪灾以及轰轰烈烈的 "抗非",一大批记录千军万马战灾魔的报道扣人心弦,不少报道全景式地再现了人民群众与灾害搏斗的壮丽画卷,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人与灾害一争高低的气势,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受众阅读这类新闻,会深为事态的崇高气势感动,禁不住在心中涌动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

——新闻应关注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这方面主要是大力弘扬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中的种种符合社会实践规律性、目的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趋势的新变化。如报道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创造、新成就、新经验、新气象、新风尚等新闻,它们都闪耀着崇高美的光辉,反映出国家发展的崭新形象、人民群众丰满的精神面貌,必令人扬眉吐气,鼓舞人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应报道人们相亲相的融洽关系。社会的生存、发展、进步,离不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相互关爱,同舟共济,这是由人的社会性,社会的共同性决定的。新闻报道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也是引导受众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永恒题材。

此外,现实生活中其他诸如见义勇为、执法如山、开拓创新等行为活动,也不乏时时闪烁出崇高美的光彩,新闻如实传播也都能给人一种激越澎湃、叹为观止的感受而具教育意义。

上述透视崇高美形态的新闻,不只是满足受众的新闻欲,获得客观事物变化的真相,而且会伴随着某种惊叹、崇敬、赞美等性质的情绪,心理活动趋向一种运动激荡的状态,交织着理性思维和伦理情感的愉悦。这种情感催人向往崇高的事物,分享着它的伟大。受众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在内心升腾起一种敬重而备受激励,鼓舞自己努力提升到对象的高度,这便从正面影响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传播现实变动中的崇高美,理应是今天新闻报道的重要形态,也是"弘扬主旋律"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处在充满希望而又需艰苦创业的21世纪,积极报道群众在振兴中华的宏伟实践中不断创造的丰功伟绩,奏响激昂慷慨、催人奋进的时代旋律,使大众在精神上、品格上得到进一步升华,调动和发挥蕴藏的巨大热情和精神力量,为争取早日实现美好的愿望而努力奋斗,是新闻传播的神圣职责。

崇高美来自实践,"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现实中人们含辛茹苦地创造,相互搀扶的关爱,孜孜不倦地学习,永不停息地追求等等,到处都不乏富有激情的场景,释放着美的信息,体现出大众与时俱进的美的品质,美的情感,值得新闻传播重视,并在报道中注意人情味的开发、人性的细腻体现,从而使新闻报道不仅反映各种变迁,也同样成为一种艺术的符号,唤起受众对新闻观照的美感,丰富和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让美的创造者在新闻审美中"直观自身"。如马克思说: “通过我的活动,我就会实现我的真正本质,我的人的社会本质,我们的产品就会同时是些镜子,对着我们光辉灿烂地放射出我们的本质。” 受众从新闻中看到自身的价值、力量、智慧和才能、目的和理想的实现,会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与道德准则。几十年来“雷锋精神”一直在倡导与发扬,激励着无数“雷锋”成长;焦裕禄在当年是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的楷模,在今天新形势下“人民呼唤焦裕禄”的强音依然响彻在神州大地上,这些都说明了新闻传播崇高美的意义广泛而深远。

远离低俗,倡导崇高应始终是媒体追求品位的题中之义。罗丹说得好:“艺术家和思想家好比十分精美、响亮的琴——每个时代的情境在琴上发出颤动的声音,扩展到所有其他的人。” 新闻工作者应当是这样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手中的纸笔和镜头便是"精美响亮的琴",通过新闻实践,努力将现实中不断变动的崇高而雄浑的“音符”,在"琴"上热烈而激情地弹拨,让新闻审美的主体——人民群众来聆听时代的声音,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效益。无疑,这也是广大受众寄希望于新闻传播的。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青春励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