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应摆脱励“欲”怪圈

作者:佚名来源:解放日报 2008-07-21

去书店转转,发现“励志”图书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品种庞大的“家族”——有面对青少年学生的,有面向职场白领的,也有鼓励中老年人“老骥伏枥”的。据书店营业员介绍,励志类读物销售不温不火,却也属于长销品种,读者基本是“各取所需”,很少有哪一本销售特别火的。

而近日,著名策划人袁敏策划的励志书《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却创下首印3万册、4天全部卖完的市场战绩。袁敏在向记者“解密”时分析说,“励志书市场辉煌的延续,需要励志书创作理念的更新。”但同时她也认为,尽管近年来市场上的励志书一直很走俏,但“走俏”背后暗藏着危机:越来越多的励志书陷入了励“欲”的怪圈。

人是需要鼓励与温暖的。多看些励志读物,是为了多给自己一些希望,给自己的奋进寻找借鉴。因而,优秀的励志读物被誉为人类的“心灵鸡汤”,比如戴尔·卡耐基的读本在我国风行十几年,仍为读者津津乐道。近年来,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社会名人以其卓著的经营业绩和非凡的个人魅力,颇受社会关注,他们的成功秘笈自然也让读者特别感兴趣,因而关于他们个人成长和发展史的“励志读物”备受关注也就毫不奇怪了。出版界抓住了这一阅读心理,不失时机地出版了大量或原创或引进的励志读物。但是,不可否认,在励志书市场的表面繁荣之下,有一些励志书却陷入了怪圈:只励“欲”不励“志”。

据了解,购买“励志”类图书的大多为大学生或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以及“白领”一族。袁敏语出惊人:“盲目选择励志书正是造成白领‘亚健康’的元凶之一!”袁敏告诉记者,有大量励志书的主题过分急功近利,直指“财富”、“成功”、“权力”等。“这些书其实不能算真正的‘励志’书,它们只是在煽动人们的欲望,为职场人带来更多的焦虑,从而导致人们的亚健康。只有真正的‘励志’书,才能走进人的内心,获得成功。”

此外,越出越多的励志读物也没摆脱选题雷同、跟风的老问题,有的励志读物内容已显得老套,不适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口味;还有一些被列入励志读物的明星传记,除了絮叨自己私密生活与个人经历外,并没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多是昙花一现。

在励志读物充斥市场的今天,一本励志书能否成功,取决于它能否冲出只励“欲”不励“志”的怪圈,能否在理念上、在表述方式上,甚至出版形式上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这也正是当下励志书市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策划、出版了众多励志书的接力出版社总编白冰认为,励志书市场在持续了几年的“高温”之后,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如何创新的问题。“这种创新自然包括出版人理念的创新,更要求作者本身思想的创新,我们呼唤真正的励‘志’。”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青春励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