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画是举行水陆法会不可或缺的圣物之一。水陆画悬掛于法会内坛,代表法会所邀请的对象:宇宙中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众生,亦即法界中的四圣及六凡。其中四圣为:
一、佛,意为觉者,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佛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是成就正等正觉的大圣人。
二、菩萨,是自觉、觉他者,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菩萨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将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菩萨所修之行为菩萨行,菩萨具有的二心是大慈心与大悲心。大慈心是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隋其所求而令众生愿满;大悲心是悯念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拔苦。
三、声闻,指听到佛陀说法的声音而证悟的出家弟子。声闻由观“四谛”(苦、集、灭、道)之理而出离生死,以达涅槃。
四、缘觉,又称独觉,指独自悟道的修行者,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众生的圣者。缘觉唯有自行行,而无利他心,不以大悲心救度众生,难证佛果位。缘觉观察“十二因缘法”(造成轮迴永无止尽的十二种原因:由无明缘行、由行缘识,由识缘名色,由名色缘六入,由六入缘触,由触缘受,由受缘爱,由爱缘取,由取缘有,由有缘生,由生缘老死)而入涅槃,不受轮迴之苦。
六凡即为六道众生:
一、天道,指住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天人,意指自然之道,能主宰天地之神、日月星辰等。天道与人道、阿修罗合称三善道。
二、阿修罗道,意为非天道,属战斗一类的鬼神,因为多瞋、慢、疑而生于此道,此道为常怀瞋心而好战斗的大力神所居住。阿修罗相多怪异,常被视为恶神。
三、人道,是指轮迴转生之主体,即“我”。生而为人是六道之中极为珍贵的,必须行十善才会生于人道。人道可以修行成佛,其他道则很困难,因为恶道受苦无尽,难以生起善心来修行;天道则是享乐无尽,也很难想要修行。
四、地狱道,指前生喜瞋恨、杀生、陷害、贪得无厌、吝于布施,肉体死后灵魂堕入地狱道。地狱分八热地狱及八寒地狱两大地狱。
五、饿鬼道,指前生造恶业,多贪欲,死后生为饿鬼,常苦于饥渴。
六、畜生道,指飞禽走兽鱼虫等一切动物。前生凡是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欢听受经法,常以种种因缘阻碍他人举办斋会,死后灵魂就会投生于畜生道中。
上述四圣加六凡,即为十法界中的一切生命体。水陆画即为这十法界的一切生命体造像,以掛像代表法会邀请到的对象。水陆画分上堂及下堂。上堂邀请的全部是诸佛菩萨、大圣人,依次有:
一、过去、现在、未来及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其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必不可少。
二、菩萨,其中常见的有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及地藏菩萨。
三、十大明王,为文殊菩萨等诸佛菩萨为摄受刚强难调伏的众生而现愤怒相的佛菩萨。
四、缘觉及声闻,常见的有十六尊者及十八罗汉。
五、禅、律诸宗祖师,常以往古比丘形象出现。
六、助宣佛化、持明造论的五通神仙。五通神仙是指具有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中一通的仙人。只有佛才同时具备这五种神通。
七、秽迹金刚,诸大天王、护法诸天、天龙八部等。
八、守护佛舍利坛塔、伽蓝斋戒、护国镇宅的诸大士。
九、发扬水陆、流通至教、制仪立法的诸大士。此席由启教大士阿难尊者起,僧俗俱列如梁武帝、宝誌禅师等。
下堂邀请的是六道一切众生,依次有:
一、四空四禅、六欲诸天、日月星天、天曹圣众等天道诸众。
二、五岳四渎、地载遨空、福德诸神、系祀灵庙等天道诸众。
三、历代帝王、文武百官、儒宗贤哲、仙道隐逸等人道诸众。
四、士农工商、医卜杂流、贵贱男女、十类人伦等人道诸众。
五、四类受生、五趣所摄、山间海底、阿修罗众等。
六、燄口鬼王、三品九类、诸饿鬼众、横死孤魂等。
七、阎摩罗王、十王十妹、十八小王、诸司主吏等地府诸王及官吏。
八、八热八寒、诸大地狱、诸独地狱等一切受苦囚徒。
九、十类傍生。
十、中阴趣众。
十一、本寺斋家、当境城隍、各处乡坊,系祀灵祠等诸侯王众。
十二、本寺伽蓝、住居六神、斋主奉祀等香火诸神。
十三、斋家上世、祖宗亡灵,师友亲眷诸位神仪。
十四、当坛正荐某某神仪,一心奉请某堂上,历代祖宗、俗姓亲眷诸位神仪。
在水陆法会上悬掛水陆画,现知最早始于宋代。苏轼曾为当时水陆法会悬掛的十六幅水陆画题了像赞。此后历朝历代,水陆法会所悬掛的水陆画幅渐趋增多,且多地方特色。明代初年时水陆法会悬掛的水陆画少则四十多幅,多则达二百多幅。明末高僧宏为规范仪轨,选定七十余幅并延续至今。但水陆法会究竟要悬掛多少幅水陆画并无定式,一般视场地及规模而定,有一幅画一层的,有一幅画三层的,但诸佛、菩萨、声闻、明王等则必不可少。
甘肃省古浪县博物馆藏的这堂水陆画共计42幅,成画于明代初年,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及清雍正年(1728)曾先后重装并保存至今。
这堂水陆画正中供奉的是横三世佛,从左至右依次是: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三世佛左右供奉的是佛菩萨的教令轮身明王。明王左右供奉的是十方佛、十二圆觉菩萨及道教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星君。十方佛左右是十八罗汉,十八罗汉左右是诸天菩萨,诸天菩萨左右是玉皇大帝、紫薇元君、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众、天妃圣母、五谷之神、天曹地府神君。玉皇大帝,紫薇元君左右是道教二十八宿、十二宫辰、十一曜。二十八宿左右是天龙八部、五岳大帝、诸天药叉、泗洲大圣、嗣山五贤、关公、二郎神、娑罗门仙、十类大仙、士农工商。天龙八部左右是地府六司、地府十王、地府十八狱主,崔公六曹、裴公六曹,地府六司左右为圣僧及紫府帝君,圣僧左右是五湖龙王、水府龙神、水府药叉、五方行雨龙,守斋护戒、东海大龙王、风潮使者、嘉贤大帝,大小耗神、泗湖大神。五湖龙王左右是往古忠臣烈士、诸员太尉、九垒高皇大帝、管诸山诸山王、土府太岁、五瘟圣众、昼夜水火神、庙严宫殿、京都城隍众、六神禁忌。再左右是往古孝子顺孙、尤婆塞尤婆夷、九流诸子百家、桥梁道路、历代帝王、往古王子王孙、四直二力曹、往古后妃婇女、往古烈女。再左右为旷野大将、丧门吊客、日捷连救母、秦朝白起、阵亡将士、车辗马踏、青烟恶鬼、负债负命、山精石怪、没河落井。再左右为尊者及面燃大士。再左右为因果报应中的身死他乡、边境地狱、身遭毒药、挨草附木、大腹臭毛、路遇强人、八热地狱、八寒地狱、怀冤报恨、墙倒屋塌、树折头摧、自刑自缢、火焚身死、冤家路窄、曲杀诉命、水淹身死。再左右为护法神黑虎赵公明、关公。另外,内坛独供的有多宝佛、监斋大士、韦驮菩萨、幡杵使者、外坛供孤魂——鬼王。
另外,还有一幅绘有梁武帝及誌公禅师水陆缘起图。
一、释迦牟尼佛(正中)
佛教创始人,显教教主。在此处为横三世佛中的中央佛,也是三身佛中的应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佛,也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七佛,竖三世佛中的现在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
应身,又称化生、应化身,是表示随缘教化、超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即释迦牟尼的生身。
二、阿弥陀佛(左一)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横三世佛中的西方佛,名号有十三个之多,常用的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阿 ”意为“无”,“弥陀”意为“量”。阿弥陀佛位于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据《无量寿经》云:凡至心发愿求生弥陀净土者,临终之时,阿弥陀佛必定亲自前来接引往生,故又名“接引佛”。
三、药师佛(右一)
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横三世佛中的东方佛,亦称“大医王佛”、“十二愿王”等。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病之苦,使具足诸根,而入解脱,依此愿而成佛。药师佛愿满建成的净土,即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为活人消灾延寿,让人健康快乐,故在汉地大受欢迎。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为其左右胁侍,合称东方三圣。
四、多宝佛(独供中坛)
亦称“宝胜佛”,“大宝佛”,东方宝净国佛名。《法华经·见宝塔品》载,佛说《法华经》时,有七宝塔从地中涌出,住在空中。宝塔中发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莲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此时佛告大乐说菩萨云:“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乃往过去东方无量千万阿僧祗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佛教汉传并经世俗化后,“多宝”之意与人们“求财” 之意相吻合,多宝佛遂演变成佛门的财神,而受世人供奉。而古浪属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冲,来来往往者多为经商求财者,故中坛独供多宝佛就不是为奇了。所画之多宝佛,左手给世人散财,右手给饿鬼施食,为佛教世俗化之经典。
五、十大明王之一(左三)
1.大威德大笑明王
“大威德”,密宗泛指具有大威德的菩萨:“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
佛教密宗认为,诸佛菩萨可显化为自性轮身(真身)、正法轮身(以正法度人之身——菩萨身)、教令轮身(是菩萨受佛之教令为降伏众生之魔而化现的忿怒威猛之身——明王)。“明王”是密宗佛、菩萨的化身,是为了教化贪婪、愚昧的众生而示现的忿怒威猛相;是以佛菩萨的励志心得明,破除众生愚痴烦恼之业障,故称明王。大威德大笑明王是虚空藏菩萨的化身。虚空指虽没有物质存在而能容纳物质存在的空间。“离诸障碍,故名虚空。”
2.大威德 步掷明王
普贤菩萨化身,可济度六道,有使罪人发现其菩提心及降伏恶魔的力量。
3.大威德大力明王,十大明王之一。
4.大威德不动尊明王
又称不动金刚、不动威怒明王等,为五大明王之首,大日如来的化身,可使修习者成就诸愿,且能消除水旱灾、降伏兵贼及获得财富。
5.大威德变现忿怒大轮明王
弥勒菩萨之化身,能排除众生的一切业障。
六、十大明王之二(右三)
6、大威德焰发德迦明王
十大明王之一,是妙吉祥菩萨的化身,曾发愿成就火光三昧作如来力士,为如来降伏魔怨,啖尽秽迹,故又称“ 火头金刚”、“秽迹金刚”。
7、大威德无能胜明王
地藏菩萨的化身,能降伏众生的烦恼魔障。
8、大威德马首明王
观音菩萨的化身,即密宗六观音之马首观音,能除众生一切灾厄及恐怖,能救众生脱离苦海。
9、大威德甘露军咤明王
南方宝生佛的化身。“军咤”意译为“瓶”,瓶在密宗里是甘露的象征,意为以慈悲为怀,遍洒甘露水,以洗涤众生的污秽心灵。
10、大威德降三世明王
东方阿閦佛之化身,能降伏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贪、嗔、痴之毒,故名。
七、(左四)
上层十二圆觉菩萨
中层十方佛中的五佛
下层二十八宿中的西斗星君、北斗星君
1.十二圆觉菩萨
圆觉,意为有“圆满的觉性”。据《圆觉经》载:十二位菩萨次第向佛陀请教修行的法门,佛一一作了解答。由于十二位菩萨请教的是大乘圆觉请净境界修行的法门—— 一种成佛之道,因而称之为十二圆觉菩萨。十二圆觉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观音)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
2.奎娄胃昴毕觜参西斗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西方七宿,四象之一——白虎。西方七宿位于西方,其形似虎,属金,色白,总称白虎。西方七宿中,奎宿星君主人间风雨;娄宿星君主人间大风;胃宿星君主人间风;昴宿星君主人间晴;毕宿星君主天地开奉;觜宿星君、参宿星君主人间风雨。
与西方七宿相配的动物为:奎狼、娄狗、胃雉、昴鸡、毕鸟、觜猴、参猿。
3.斗牛女虚岁危室壁北斗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北方七宿,四象之一——玄武,北方七宿位于北方,其形似龟(亦称龟蛇合体),属水,其色玄,总称玄武。北方七宿中,斗宿星君及牛宿星君主云气;女宿星君主阴阳,虚宿星君主人间大风;危宿星君主旋风走石,室宿星君人间阴翳,壁宿星君主人间风雨。
与北方七宿相配的动物为:斗蟹、牛牛、女蝠、虚鼠、危燕、室猪、壁貐。
八、(右四)
上层十二圆觉菩萨
中层十方佛中的五佛
下层二十八宿中的南斗星君、东斗星君
1.井鬼柳星张翼轸南斗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南方七宿,四象之一——朱雀。南方七宿位于南方,其形似鸟,属火,其色赤,总称朱雀。南方七宿中井宿星君主天色昏黄;鬼宿星君主天色昏昧;柳宿星君主天色昏;星宿星君主天气晴朗;张宿星君主时气不和大热;翼宿星君主晴朗;轸宿星君主晴。
与南方七宿相配的动物为:井犴、鬼羊、柳獐、星马、张鹿、翼蛇、轸蚓。
2.角亢氐房心尾箕东斗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东方七宿,四象之一——青龙。东方七宿位于东方,其形似龙、属木,其色青,总称青龙(亦称苍龙)。东方七宿中,角宿星君主人间雨泽;亢宿星君主人间大风;氐宿星君主人间狂风;房宿星君主惊风骇雨;心宿星君主人间雨泽;尾宿星君主祥云瑞气,箕宿星君主斜风细雨。
与东方七宿相配的动物为:角蛟、亢龙、氐貉、房兔、心狐、尾虎、箕豹。
九、十八罗汉之一(左五)
本堂水陆画中的十八罗汉为佛的弟子,受佛的嘱托,常住世间,不入涅槃,受世人供养并为世人种福田。据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带回的《法经记》说,庆友尊者在涅槃时将住世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号告知众生,十六罗汉即广为流传。到了清代,世人在为十六罗汉造像时,出于尊敬,将庆友尊者及玄奘大师加进去,于是,十六尊者即演变成十八罗汉,只是后两位罗汉名号时有变化。清乾隆年间,由乾隆帝钦定,将十七、十八罗汉定为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十八罗汉名号才最终确定。
到清代,罗汉的传说有了演变。据说,第一罗汉跋罗堕尊者原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出家成道后,常骑鹿回宫,劝导国王出家,并用种种比喻说明欲念之可厌,终于说动国王让位给太子而出家,故世人俗称他为“骑鹿罗汉” 。
第二罗汉伽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有人曾问他:“什么是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谓之喜。”又问他:“什么是庆?”,他说:“不由眼耳鼻口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庆。比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故世人又称其为“喜庆罗汉”。
第三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第四罗汉苏频陀尊者原是佛陀最后一位弟子。因塔是佛的象征,为纪念和追随佛祖,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成道后世人称其为“托塔罗汉”。
第五罗汉诺炬罗尊者原为一武士,出家后,师父为了让他摒弃以往粗野的性格,让他学静坐。但他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故成道后世人称他为“静坐罗汉”。
第六罗汉跋陀罗尊者原是佛祖的一名侍者,主管佛祖洗浴事。他的母亲在跋陀罗树(又称贤树)下产下他,故名。据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就是因他乘船渡江海而传播过去的,故世人称他为“过江罗汉”。
第七罗汉迦力迦尊者原是一位驯象师。因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是佛法的象征。故成道后世人称他为“ 骑象罗汉”。
第八罗汉佛陀罗尊者原本是一位勇猛的猎人,连狮虎也能猎杀。后出家戒杀,将证阿罗汉果时,有两只小狮子走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成道后,他就将这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故人称“笑狮罗汉”。
十、十八罗汉之二(右五)
第九罗汉戌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与他争夺王位。他对他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而没有王位。” 且打开胸膛,弟弟见他心中果然只有一佛,遂不作乱。成道后世人称他为“开心罗汉”。
第十罗汉伴诺迦尊者原是个“路边生”的私生子,与第十六罗汉为同胞兄弟。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嘘一口气,成道后世人称其为“探手罗汉”。
第十一罗汉罗怙罗尊者是释迦佛唯一的亲生儿子,随父出家,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著称。所谓“密行 ”,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故世人称他为“沉思罗汉”。
第十二罗汉那迦犀尊者原是一位理论家,因论“耳根” 而闻名于世。所谓“耳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一,六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器官,要想成佛,必须六根清净。六根中,耳根是由于觉净而生认识,故耳根清净最为第一。因为那迦犀论耳根清净最为到家,故佛教造像常将他的形象塑画为挖耳状,故世人称其为“挖耳罗汉”。
第十三罗汉因迦陀尊者原为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
第十四罗汉伐那波斯尊者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院的芭蕉树叶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故被取名为伐那波斯(梵文 “雨”的意思)。后他出家常在芭蕉树下用功并因此成道,故世人称他“芭蕉罗汉”。
第十五罗汉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因为他前世就是一位修行和尚,修行到老,毛发都脱落了,只剩下两条长眉毛,死后投胎转世,将长眉毛也带了出来。父亲知道他是修行人,故又送他出家,终于修成阿罗汉果,故世人称他为“长眉罗汉”。
第十六罗汉荼畔咤迦尊者是第十罗汉的弟弟,他出家后化缘的办法是用拳头拍门叫屋里的人出来布施。佛认为不妥,就赐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锡杖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见这声音果然就心生欢喜,开门布施,成道后世人就称他为看门罗汉。这锡杖(也叫禅杖)后来也就成为和尚出门随带的法器。
第十七罗汉为庆友尊者。据传,古印度有个恶魔叫波旬,他大扇动那竭国人四出杀害僧人,尽毁佛殿佛塔,将所有的佛经都劫到那竭国去。龙王用洪水淹没了那竭国,将佛经收藏于龙宫。后来,庆友尊者降服龙王,取回佛经,故也人称他为“降龙罗汉”。
第十八罗汉为宾头卢尊者。据说,宾头卢尊者的寺庙外,常有虎啸。尊者认为是虎饿了,便将自己的饭食分一些给福虎吃,久而久之,老虎被他的善心收伏了,故也人称他为“伏虎罗汉”。
十一、诸天菩萨(左六)
按佛教的宇宙观,欲界是由四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四洲(众生居住的地方:1.东胜身洲,此处人身殊胜,故名;2.南瞻部洲,此洲形状如倒三角形;3.西牛货洲,此洲以牛为货币,故名;4.北俱卢洲,此洲形状四方形,人寿年丰,为四大部洲之冠。)、六欲天组成。六欲天即三界中欲界的六重天:1.四大天王,即四大天王居住的地方,在须弥山山腰;2.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 ”,位于须弥山山顶,中央居住帝释天,四周各有八位天神,总共三十三位天神,故名;3.夜摩天;4.兜率天;5. 乐变化天;6.他化自在天。帝释天是佛教的护法神,职责就是保护佛、法、僧。帝释天的形象在汉传佛教里多为少年帝王或王宫后妃模样。
欲界有护持佛法的十二位天尊:1.东方帝释天;2.东南方火天;3.南方焰摩天;4.西南罗刹天;5.西方水天;5. 西北方风天;7.北方多闻天;8.东北方大自在天;9.上方梵天;10.下方地天;11.下方日天;12.下方月天。
这十二天是往古诸佛为度众生而现,为总摄一切诸天鬼神之护世者,能使国泰民安。在汉传佛教中,十二天形象多为古代宫廷大臣形象。十二天中,四大天王为居住于欲界第一天、守护人四洲的四位天王。东方护世乾闼婆主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守护东胜身洲;南方护世鸠槃荼主增长天王能令他人增长善根,守护南瞻部洲;西方护世大龙王主广目天王能净眼观众守护众生,守护西牛货洲;北方护世大药叉主多闻天王能知闻四方,赐人福德,守护北俱卢洲。佛教传入中国后,四大天王被汉化。元明后,受《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影响,北方多闻天王成了托塔李天王,四天王成为专门镇守佛门的四大金刚,形象含意也随之变化,分别表示风、调、雨、顺。
十二、诸天菩萨(右六)
佛教将众生生死轮迴的世界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是只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没有物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称四空天、四无色、四空处。无色界上四天即四重天:1.空无边处;2.识无边处;3.无所有处;4.非想非非想处(三界的顶端,又称“有顶天”)生活在无色界的天神已经超越了世俗物质的束缚,既无形体,也无居室,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色界为三界的中间层,远离欲界淫欲、食欲而仍然具有清净色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华丽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没有欲染、没有女形,众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因此界尚有色质,故称色界。色界又依禅定的深浅而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级,从初禅的梵天到四禅的阿迦腻吒天,共有十八天。
十三、
上层初禅、三禅天众(左七)
中层玉皇长生大帝众
下层五谷神、天曹府君
十四、
上层天仙七宿(右七)
中层天妃圣母紫微元君众
下层药病林野、三皇上圣众
大梵天无色界上四天并诸天众
大梵天为三界中色界诸天之总称,诸天以远离淫欲为根本。
无色界上四天即四重天:1.空无边处;2.识无边处;3. 无所有处;4.非想非非想处(三界的顶端,又称“有顶天 ”)生活在无色界的天神已经超越了世俗物质的束缚,既无形体,也无居室,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十五、
上层天仙七宿
中层十二宫辰星君
下层三官大帝、四圣真君
宝瓶金牛天蝎巨蟹磨羯宫神为道教黄道十二宫之六宫。十二宫原为天文学术语,即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都在一定部位,称十二宫。西洋名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处女、天秤、天蝎、人马、磨羯、宝瓶、双鱼。道教对十二宫进行神格化,成十二宫神。由此也可知,在明代,西洋的天文学已影响中国的占星术,并为佛道两教所运用。天马天称双女双鱼白羊狮子神为黄道十二宫之另六宫。
画中诸神身份,以手中所持之物可表明。
天地水府三官大帝为道教最早奉祀的神灵,亦称“三元大帝”、“三官帝君”,是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并被道教神格化后形成的神仙信仰。三官崇拜在中国古代民间影响较大,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故中国民间供奉三官的庙、堂、殿、庵随处可见。
天蓬天猷翊圣玄武真君为道教四圣真君: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真武灵应佑圣真君。亦称“北极四圣”、“北方四元帅”为北极紫微大帝的四大护卫。
十六、
上层天仙七宿(右八)
中层十二宫辰
下层天仙六曜、五曜
太阳太阴罗睺计都紫气月孛星君为六曜。太阴即月神。道教以月为夜明之神。罗睺、计都为逆日月而行的星君;紫气、月孛为顺日月而行的星君。
道教将六曜和金、木、水、火、土五曜合称十一曜、作为星命家语。罗睺与计都合称罗计,因与日月等反向而行,故称蚀神。
十七、左九
上层天龙八部、五岳圣帝
中层诸天药叉
下层泗洲宝公、嗣山五贤、关公、二郎神
天龙八部诸神众又称“龙神八部”、“八部众”,为佛教八类天神名:1.天众,如护持佛教的大梵天、帝释天、韦驮天、四大天王等;2.龙众,即主管兴云降雨的龙王神;3.夜叉,意为“能啖鬼”、“捷疾鬼”等;4.乾阀婆,香神或乐神;5.阿修罗,好斗的护法神;6.迦楼罗,大鹏金翅鸟;7.紧那罗,歌神;8.摩睺罗迦,大蟒神,因八部众中以天众和龙众最重要,故称天龙八部众。
五岳崇拜起于汉代,唐代封王,宋代封帝。
东岳天齐仁圣帝为东岳大帝的全称。东岳为泰山。东岳大帝为盘古皇的后代玄英氏的孙子。道教典籍记载:“东岳泰山君姓玄丘讳目陵,头建三宝九光夜冠;衣青羽章裙,披九色斑裘,带上皇命神之篆,乘青云飞舆九色苍龙,从十二仙官”。《云笈七籤》载:“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在道教中,东岳大帝执掌东岳泰山府,主管人世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及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他主管着阴间冥府。下属部将有赵相公、东岳十太保、十殿阎王、各境城隍、土地等。
南岳司天化昭圣帝 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均为道教五岳五帝之一。道家典籍载:“南岳衡山君,姓 w讳详光,头建八朗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拔神光绯文之表,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轮,从南岳仙官十二人。”
“中岳崇山君,姓角讳普生,头建中元黄晨玉冠,衣黄锦飞裙,披玄黄文裘,带黄神中皇之章,乘黄霞飞轮,从中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驎,手把玄黄十二节”。
西岳金天顺圣帝 北岳安天元圣帝均为道教五岳五帝之一。
“西岳华山君,姓浩丘讳元仓,头建六元神通飞冠,衣白锦飞裙,披素锦之裘,带交灵素绶,乘玄霞飞轮,从西岳仙官十二人,悉乘十二白虎,手把七色华幡。”
“北岳恒山君姓伏讳通萌,头建五炁晨玉冠,衣黑锦飞裙,披玄文明光之裘,带交灵紫绶,乘玄霞飞轮,北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龟手把五色华幡。”
十八、右九
上层肆读孔子、天龙八部
中层婆罗门仙
下层士农工商、十类大仙
十九、左十
上层地府之司
中层地府十王(前五王)
下层十八狱主、地府崔公六曹
秦广楚江宋帝五官阎罗为十殿阎王中前五王。一殿奏广王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领幽冥吉凶。二殿楚江王掌管活剥衣亭寒冰地狱及下设十六小地狱。三殿宋帝王掌管黑绳大地狱及下设十六小地狱。四殿五官王掌管剥戮血池地狱及下设十六小地狱。五殿阎罗王掌管叫唤大地狱及十六诛心小狱。
二十、右十
上层地府六司
中层地府十王(后五王)
下层地府裴公六曹、地府十八狱主
六殿卞城王掌管大叫唤地狱及枉死城及下设十六小狱。七殿泰山王掌管热恼地狱及下设十六小狱。八殿都市王掌管大热恼大地狱及下设十六小狱。九殿平等王掌管无间地狱及下设十六小狱。十殿转轮王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
二十一、圣僧(左十一)
二十二、紫府帝君(右十一)
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是道教四御之一,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
在道教神仙谱系中,最高的神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处胜境:玉清圣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灵宝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辅佐的天神,地位仅次于“三清”,分别是:玉皇大帝、北极紫微大帝、天皇大帝和后土黄地祗。四御之首为玉皇大帝,其次为北极紫微大帝。北极紫微大帝位居天的中央,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民间极受崇拜。
佛教在汉化过程中,自然不可忽视这样一位深受崇敬的执掌自然界的天神,故在水陆画中、将他请进上堂,可见佛教在流传过程中的灵活变通、兼容并蓄。但假如将玉皇大帝请进法会,则位置可能就不太好摆放了。
到了明代,佛教的护法神队伍又有了大的扩展,除了已将古印度神话中的二十位天神纳入佛教惩恶扬善的护法队伍(称二十诸天)外,又增加了道教的三位神明,即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及雷神,使紫微大帝成为佛教二十四天之一而享受人间烟火。
二十三、左十二
上层水府药叉、五方行雨龙
中层水府龙神
下层守斋护戒,东海大龙王
守斋护戒诸龙神众:佛道两教在进行重大法事活动期间,都要求参加者守斋护戒。以保持清净之身心。所谓斋,是指饮食,指正午以前按规定时间吃素餐。所谓戒,是指清规戒律,以防身心之过,如戒杀生、戒饮酒、戒男女房事等。而法事活动中,均有龙神守斋护戒的,违者将会受到惩罚。
东海大龙王能宣扬正法,普降甘霖,普救众生于炎旱干渴中。
二十四、右十二
上层五湖龙王、风潮使者
中层嘉贤大帝众
下层大小耗神、泗湖大神
古代中国是个龙崇拜的国家,先民认为,凡是四季有水的地方,都有龙神居焉,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以,五湖百川,都有龙神所居。这里泛指陆地河湖龙神众。
二十五、左十三
上层五瘟圣众、昼夜水火神
中层庙严宫殿
下层京都城隍众、六神禁忌
五瘟使者为中国民间信奉的主病鬼王,专司瘟疫之神。瘟疫古人单称瘟(温)或疫,是急性传染病。古代某地发生瘟疫时,会认为是瘟神在此地作崇,常作举家逃难之举,于是,瘟疫也就是迅速地蔓延开来。
五瘟使者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农历九月初三为五瘟诞辰,该日为其祭祀日。
京都城隍原义为护城壕沟,后演变为道教管理地方之神的名字。宋时,于地方有功者,被祀为城隍,如杭州的文天祥。清后,城隍神已从地方保护神升格为护国安邦、除暴安良、统辖云魂、调风和雨之神。
二十六、右十三
上层忠臣烈士、诸员太尉
中层九垒高皇大帝
下层管诸山诸山王、土府太岁
二十七、左十四
上层往古孝子顺孙、尤婆塞尤婆夷
中层九流诸子百家
下层桥梁道路
二十八、右十四
上层往古王子王孙、四值功曹
中层往古后妃踩女
上层往古烈女飞空水车众
四值功曹为道教中所供奉的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四位小神,从事掌记功劳、传递文书之事务,也是佛道两教的守护神。
二十九、左十五
上层旷野大将、丧门吊客
中层目捷连救母
下层秦朝白起、阵亡将士
三十、右十五
上层青烟恶鬼、负债欠命
中层车辗马踏
下层山精石怪、没河落井
三十一、面燃鬼王(右十六)
三十二、左十七
画面分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身死他乡、边境地狱、身遭毒药、挨草附木、大腹臭毛、路遇强人、八热地狱、八寒地狱
地狱分八寒八热两大地狱。八寒地狱为佛教所说的八种酷寒的地狱:1.阿部陀,入者身寒生袍;2.尼刺部陀,入者身寒疱破;3.阿吒吒,入者唇舌冻僵,发出颤声;4.臛臛婆,入者口发臛臛婆声;5.虎虎婆,入者不能发声,但喉头作“虎虎婆”响;6.钵罗,入者身体冻裂,像青莲花;7.钵特摩,入者大折裂,如红莲花;8.摩诃钵特摩,入者骨折,如大莲花或白莲花。
八热地狱为:1.等活地狱,生此者互相残杀,凉风吹来死而复活,更受苦害;2.黑绳地狱,以黑铁绳绞勒罪人; 3.众合地狱,以众兽、刑具等配合,残害罪鬼;4.叫号地狱,罪人受苦折磨,发出悲号;5.大叫地狱,罪鬼受的酷刑比先前更重,哭天喊地;6.炎热地狱,以铜、炭坑煮烧罪鬼;7.大热地狱,罪鬼受煮烧比前更烈;8.阿鼻地狱。
三十三、右十七
画面分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怀冤报恨、墙倒屋塌、树折头摧、自刑自缢、火焚身死、冤家路窄、曲杀诉命、水淹身死。
三十四、黑虎赵公明(左十八)
三十五、关公(右十八)
三十六、幡杆使者(独供)
为接引佛阿弥陀佛的左胁待观世音菩萨所化。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徒梦寐以求的世界。死后灵魂能跟着引路王菩萨脱离三界而足登极乐世界,为善男信女的至高理想。
三十七、监斋大士
三十八、孤魂(外坛独供)
三十九、韦驮菩萨(独供)
韦驮居四大天王部下三十二大将之首(每个天王各有八大部将),以善走如飞著称,是佛教最著名的护法神,汉传佛教寺院立于天王殿弥勒背后,手执金刚杵的即为韦驮。因他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故又称“三洲感应”。
四十、水陆缘起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