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导的个性表达

作者:黄梓馨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9-12-06

编前:“我想要……”和“我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正是因为我们能够依据外界(情境和他人)给出的反馈,来界定自己到底是要遵从内心的想法,还是要迎合外界的评判。总体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这两种自我呈现中寻求一种平衡。

但也有一些人,过于取悦外界或周围的人,甚至会忘记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而出现了一些违背自己内心,同时也让别人感觉不那么舒服的个性表达。

有时候,夸奖是一剂腐蚀自我的毒药

“我要是有一个像你这么乖巧的女儿,那该多好啊!”小C的领导老胡感叹道。

几乎每隔几天,老胡都要对小C重复一遍这句话,而小C每次都报之以甜甜地微笑。有一次,老胡甚至忍不住问她:“我想,你的父母一定都是知识分子吧?你们在家里应该从来没红过脸、吵过架吧?”

小C在事业单位上班,她的顶头上司老胡是个脾气暴躁的主儿。据老胡自己说,当初招聘时,他一眼看中的就是小C乖乖的外形和甜甜的笑容。而相处半年多来,小C果然没让他失望,不仅外形甜美,而且性格温和,脾气很好,“从来没见她生气过”。

然而,这个“性格温和、脾气很好”的小C,在家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豹子”,不仅脾气火爆,而且有些喜怒无常,经常是刚才还好好的,突然之间就又是风又是雨的。据妈妈反映,小C下班回家后,如果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这时候谁都不能惹她,万一谁不小心说了让她不高兴的话,她就会怒气冲冲地嚷嚷上好久。

家里人都知道她的脾气,所以一般也不跟她计较。“估计平时在单位太压抑了,让她嚷嚷也好,发泄出来就没事了。”

妈妈说,小C在一两岁的时候,就有很明显的“双重性格”:家里来客人了,小C就表现得乖巧懂事,让人赞不绝口;但客人一走,小C就胡搅蛮缠起来,动不动就以大哭相威胁,和之前礼貌懂事的样子判若两人。刚开始,妈妈还洋洋自得,觉得宝贝女儿给自己赚足了面子,关起门来,蛮横就蛮横一点吧,反正在别人面前乖一点儿就行。

上幼儿园后,小C的这种“双重性格”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为了得到幼儿园老师的表扬,小C不惜让妈妈发动“全城搜索”,只为找到区别于其他同学的扇形画图纸;在家连衣服都要妈妈帮着穿的小懒蛋,在学校却抢着擦黑板、打扫卫生,再脏再累的活儿都愿意干;妈妈说她不乖、不是好孩子她一点儿都不在乎,可老师哪怕对她有一丁点儿失望的情绪,她都会伤心地哭上好久……

那时候,小C妈妈还把这当作“致命武器”——“你要是不听话,我就告诉老师哦!”每次话音未落,小C就乖乖就范。但后来,这招儿也不管用了,小C发现妈妈不会这样做,只是吓吓自己而已。

随着小C慢慢长大,她的这种性格也让妈妈颇为担心: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人格分裂”?要不要把情况告诉老师呢?老师知道后,会不会对小C另眼相看呢?应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小C发展更加健全的人格呢?……

就这样在妈妈的担心和犹豫中,小C读了初中,上了高中,还考上了一所颇为有名的大学。妈妈至此也松了一口气:小C看上去跟宿舍的姐妹相处还不错呢!班里的同学也都很喜欢她,觉得她开朗、健谈,脾气也好。

小C也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面对最亲近的人的时候,反而不能平心静气呢?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这样一想,小C马上变得沮丧起来,她觉得一直以来,自己都在为别人活着:别人希望她什么样,她就努力变成什么样;别人觉得怎么好,她也努力改变自己的观点和喜好。只有在自己家人面前,她才会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快乐、悲伤、不满,还有愤怒,一览无遗。

一度,小C对领导老胡的表扬极其反感,她甚至觉得自己快崩溃了,因为老胡的表扬总是在莫明其妙的暴怒之后。她不想这样,她甚至想象着自己大声反驳、然后夺门而出的样子。然而,这些仅仅是想象而已。小C不敢这么做,她从来没这样做过。她已经习惯了做大家眼里的“乖乖女”,如果有一天自己把这个形象打破了,她都不知道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元旦那天,小C正在和朋友吃饭,接到老胡的电话:“我让你写的那个总结写得怎么样了?明天上班记得带给我哦!”“什么总结?”“就是我节前跟你说的2016年度工作总结啊!”“啊?工作总结?”小C一头雾水。

“你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不是说了让你要好好写吗!你总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要人家重复几遍你才能记得住……”老胡开始咆哮了。

“可是你真的没有跟我说啊……”小C小声嘟囔,试图反驳。

在老胡一阵咆哮之后,小C终于也发飚了:“你明明没有跟我说嘛,那天你刚叫我进去,就接了个电话,然后就叫我出来了,什么都没跟我说,你自己再好好想想……”

估计老胡也没想到小C会有这样的表现,抑或他想起来,觉得自己理亏,一句话没说就把电话挂了。

在这之后近一个月的时间,小C和老胡相安无事,俩人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老胡似乎节制了许多,再也没有对小C乱发脾气,当然也不再夸她脾气好了。而小C,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放。

有时候,夸奖也是一剂毒药,会将你慢慢腐蚀,直到失去自我。

这些年,“女强人”一直在为别人而活

安然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女强人,这一切在她遇见老公王轩之后,有了惊天大逆转。安然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家当全职太太,相夫教子(还没有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事实上,她正在这么做,这让所有认识安然的人大跌眼镜,更让安然的父母恼羞成怒,发誓与她断绝亲子关系。安然的妈妈实在不能理解,自己的女儿怎么会堕落到如此境地!半年前,安然还是某国家机关的一名骨干呢!更何况,这个让安然死心塌地的男人,也绝非什么成功人士,而只是某研究院的一名普通员工,工作地点还远在西安。

这“惊天动地”的异地恋,居然让自己的女儿放弃多少人艳羡不已的职业,从北京跑到西安当全职太太,简直是疯了。每次想到这里,安然妈妈就怒不可遏。

小时候的安然,是多么懂事,多么听话,多么有出息啊!

由于爸爸妈妈特别想生个男孩,从小,安然就是被当作“假小子”养的。安然又天生活泼、好动、聪明过人,剪一头小短发,帅气十足,颇让人喜欢。而且,安然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从不让人操心。

在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赞叹声中,安然慢慢朝着“假小子”的方向发展。除了在外型上剪短发、穿运动服外,安然的性格也越来越男性化——直爽,讲意气,大大咧咧。在这段青春懵懂的岁月,不少女生开始变得敏感而多情,但安然的青春期似乎来得很晚,直到高中毕业,她还喜欢混在“哥们儿”堆里,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虽然没有经历“少女怀春”的甜蜜与苦涩,安然年轻的心一样激情澎湃,在各种表扬和赞美声中,安然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她清楚地记得,高三毕业的时候,他们那帮“哥们儿”在操场上谈论理想与未来。安然说,她的理想是做个叱咤风云的商界女强人,开公司,办企业。这个理想,伴随着安然度过整个青春岁月。

然而,高考录取通知书第一次击碎了她的梦。安然并没有被她向往已久的国际金融专业录取,而是被调剂到偏向文科的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能帮助她实现“女强人”之梦吗?安然伤心地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上了大学之后,安然给自己定了个宏伟目标,自学国际金融专业的知识。当班里的女生在风花雪月、谈情说的时候,安然一个人端坐在自习室里,“啃”着枯燥无味的书本。她逼着自己必须这么做,虽然她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梦想遥远得不可企及,甚至幼稚可笑。开公司,钱从何来?再说了,现在大学毕业生连找个好工作都很困难呢。

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熟了的安然,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么一想,安然就有些垂头丧气。曾经执着追求的梦想,如海市蜃楼般在眼前消失。她开始迷惘:自己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类似的问题总是会莫明其妙地爬上安然的心头,让她惶恐不知所措。她只能用更加努力的学习来消除自己的惶恐,通过别人的赞扬来找寻生命的价值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王轩的出现。在这之间,安然大学毕业,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就职于某部委宣传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安然再一次胜利了,这不仅让爸妈赚足了面子,也成为了流传于亲朋好友间的“榜样”。

然而,安然过得并不开心。她不喜欢自己所做的琐碎工作,不喜欢机关单位的工作环境,更不喜欢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日子。半年前,安然在西安出差时,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王轩。安然后来说,第一次见到王轩,自己就被他身上特有的气质和磁场给吸引住了。

这是一见钟情吗?安然不敢肯定。理智告诉她,应该冷静、冷静。然而,越是控制,火苗向外窜得越快。经过半年时间的飞鸿传情,安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飞到王轩的身边。

尽管所有人都投了否定票,父母甚至以“断绝亲子关系”相要挟,但安然的态度却异常坚定。“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为别人而活,这一次,我一定要为自己而活。”安然说,王轩身上那种怡然、淡定的气质,和享受生活的态度,是她多年来一直渴求而不得的。“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心情特别平静,特别安宁。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晚了一点。”

安然说,这半年的时间里,自己想了很多,过去、现在还有将来。以前,我一直觉得大家都说好的就是好,别人的意愿成为我生活的目标,可是,我生活得越来越不快乐,我时常感到迷惘,甚至空虚;王轩的出现,“一语惊醒梦中人”,让我意识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我不想做女强人,我也做不了女强人,我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快乐的女人。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感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