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为耻
羞耻之心是无上的尊严,无上的美德。知羞耻在佛教里称为惭愧,《维摩经》将惭愧比为“上服”;最好的、最美丽的衣服。因为一个人有了惭愧心,就能够防非止恶,避免种种为非作歹的丑态。一个不知道羞耻的人,会让人瞧不起。如何才是知耻?
第一、心存羞恶,立思改正:《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一般人在行为处事上,虽然可以要求自己如仪如法,不犯过,有时候心里还是难免会生起不正当的念头。但是,修行者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只要能够知耻,择善弃恶,在不淨念刚生起时,立刻觉知,立即改正,久之,即能善念相继,而成就道业。
第二、不屑卑污,尊重自处:知耻者即使处在低劣的环境里,也懂得自尊自重,不屑于跟别人同流合污。六祖惠能大师曾溷迹猎人队中十五年,不仅守住原则,还度化了大群猎者。知羞耻者,必能自我尊重,不甘随别人堕落。
第三、不甘暴弃,力求进步:孔子曾自谦:“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年少时曾放牛牧羊,也曾作过仓库管理员。但是贫苦的经验,并没有带给他丝毫的自卑,反倒因而具备许多生活技能。有羞耻心的人,纵使遇到生活的困境,或精神的违逆,也不会自暴自弃,一定会勇气十足,力图振作。
第四、不图苟存,宁死御侮:南宋宰相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元师敬重他的人品,不忍杀他,劝他投降,他却选择慷慨就义。〈过零丁洋〉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动了后世千千万万的人,他忠于国家的志节,正是符合孟子所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知惭知耻的人,宁在道德正义前牺牲,也不愿违背正义而苟且偷生
。《佛遗教经》说:“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知耻是进步的力量,是道德的力量。《论语》也说:“知耻近乎勇”,希望大家都能养成羞耻心。
第一、心存羞恶,立思改正;
第二、不屑卑污,尊重自处;
第三、不甘暴弃,力求进步;
第四、不图苟存,宁死御侮。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