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重走唐僧西行路”于7月19日启程,大陆和台湾两位高僧把《六祖坛经》送往“西天”,并在沿途种下佛善因。
这是佛教的一次重大活动,涉及到历史、文化等因缘,社会意义重大,社会正面反应强烈,支持之声如潮。但在这种文化活动的背后,我始终有一些不爽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媒体对该活动的重大“关注”。本次活动由中央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凤凰卫视、湖南卫视、陕西卫视、南方周末、新浪网等海内外多家强势媒体实时传播,追踪报道。如此大规模包括两岸四地的一流媒体资源整合力量也是史无前例的。在活动过程中,上述媒体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类谈话节目,制造的影响力是不难想像的。
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社会高度活跃的媒介“功不可没”,很多事件,一经媒体的染指,便可能产生各种轰动效应,“娱乐”味道如影随形,“泛娱乐化”的特征便暴露无遗了。“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难以避免地卷身其中,身不由己,这只能是一种可惜。“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本身是一种抽象意义的行动,它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这也是文化的内涵),但经媒体的介入,它的意义立即“大规模”地显现了,因为媒体最为擅长的便是充分地“揭示”和“宣扬”事物的“本质”,从而来承载事物(与其说是事物,不如说是媒体本身)被关注的结果。因此,究竟谁是这个活动的主角,谁更需要那种“意义”,有时我们还真是糊涂了。
不能否认,“重走唐僧西行路”文化活动确实有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必须用其自身的行为形式或行为结果去充分地体现和述说,并不需要媒体过多“喋喋不休”的“揭示”和“宣扬”,也许媒体的本意也是好的,但是过分的深刻介入和重度炒作会使活动不可避免地朝着娱乐化和低俗化发展。这是该活动的尴尬,也是当前很多文化活动的尴尬。
但愿西行法师不要过分在意这样的社会干扰。毕竟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活动,不管社会信与不信,群众理解或不理解,佛的一种思想和行为形式将传播给这条西行之路,宗教的虔诚,将会感动这个庞杂的世界。意义自在法师心中,意义也在能够理解这些行为的大众心中,所有的旁白与说教都是画蛇添足。
让文化活动自己说话,它的意义可能会更加纯粹和深远。这个浮躁的社会何时真正能懂?(为文)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