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无人不知。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的娱乐方式也相当独特。当年在绍兴,他发明了一种“流觞”吟诗的方式,碗里放些黄酒,让碗在水里漂,碗漂到谁跟前,谁就喝酒吟诗。这项小范围的文友聚会活动,被他记录下来,成为旷世经典,一是这种娱乐方式,二是他的字。
我读高一的时候,到绍兴兰亭看王羲之的“流觞”,就是一条小水沟,实在不太好看。过了近20年,今年春节故地重游,再去看当年王羲之玩耍的地方,还是不太好看。在这么不太好看的地方用这种方式吟诗,亏他王羲之想得出来;在这么不太好看的地方,用这种没有多大创意的娱乐方式还能玩出这么大的名气,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如果现在有人,把酒啊,菜啊,点心啊什么的,搬到哪条流着水的小沟边,也像王羲之一样玩“流觞”,弄不好,也许有人会骂:你神经啊。但在遥远的东晋,这一切都挺正常。
前几年,绍兴有人也复古了一把,再现了“流觞”场景,人在水沟边坐着,碗在水里漂着,引来媒体无数。你看看,什么东西只要成为经典,再无聊,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现在的社会与东晋相比,不知文明开放了多少。但有一种东西,可能缺失了———那就是藏在一个人身上,现在看来有些神经质的东西。这种“神经质”其实是一种纯净的“人文主义”的坚持,他们用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方式,构筑起一道捍卫自己文化的防线,不容他人轻易糟蹋。他们相互之间惺惺相惜,相互欣赏,这一切,源于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怀着深厚的感情。
而在当下,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妥协的,传说中的那些神经质的名士,已经没有了存活的土壤。一部分文人为官为商,一部分文人如果有点东晋遗风,也许还会遭人非议,甚至被人认为有心理疾患。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我们要把每个人都打造得“正常”起来,对于文化而言,这正常吗? (林颐)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