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是一种情绪,一种情结。一般是上了岁数或有了一些阅历的人,容易怀旧。而今小青年也怀旧,张口就是老子当年怎么样。好象是一种传染病,全社会大人小孩都有了怀旧的情结。四五十岁的人,在一起闲聊,谈起过去的事,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六七十年代多好,社会风气多么清正,人与人关系多么好处。看看现在,真是世风日下啊!
特别是六七十岁的人,一提起刚解放初期那一段就啧啧有声——还是毛泽东领导得好啊。那时候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时候物价也便宜,鸡蛋五分钱一个,猪肉才六七角钱一斤。那时候人心多齐啊。说大跃进就都去大练钢铁,说修座水库就修座水库,说绿化祖国就上山去栽树。不错,现在的水库大部分是那时候修的,现在的人造森林也大都是那时栽的。九十二年代以来,怀旧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比如悄然兴起的“毛泽东热”。《老照片》、《世纪回眸》之类的书也卖得火热。通过怀旧,人们在喧嚣中找到了一种宁静,维持了心理平衡,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看来,怀旧还是有些道理的。他们对那个年代有种挥之不去的感觉,逝去的总是美好的。所以说,怀旧是一种情结。
怀旧是在作对比,是对当今的不满,是对腐败现象的痛恨。从这种意义上说,怀旧比不怀旧好,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改进。过去的岁月,总有些美好的东西,需要继承和发扬。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怀旧的最高层次是反思,既怀念过去的好东西,又批判过去的罪孽。早在新文化运动时,胡适就提出,我们民族要反思,反思那五千年的文明,闭门思过,了解罪孽深重的所在,了解民族精神财富的精华所在,然后确立起民族信心。胡适是从革新的角度要求我们反思过去的。八十年代以来,也曾有过反思,那是对文革十年的反思。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金的《随想录》。巴金是以批判的眼光怀旧的,他思考的是,为甚么会发生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他把解剖刀伸向了自己,认为自己身上也有一些封建主义的东西。怀旧应该既不叹息过去,也不畏惧将来。时代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有些东西是比过去退步了,如社会风气,腐败现象,但也要看到,新时代也有过去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生产力的总量比过去不知要大多少倍,现在物质财富比过去丰富多了,你到各大商场看看,货物充足,应有尽有,只要你有钱,什么都能买到。不象过去六七十年代,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还得排队。毕竟我们已告别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进步。所以,不能光看到过去好的方面,看不到过去小农经济带来的商品短缺,生活困难的一面;也不能全面否定今天的成就,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化是巨大的,表现在各个方面,人们的吃喝住行,都比过去要好都少倍。彩电已经普及,住房也已改善,谁能想象到家庭买得起小轿车?在全国各大城市,家庭拥有小轿车已不稀罕。所以,有人说今不如昔是不对的,不能象鲁迅描写的“九斤老太”那样,老是觉得过去的好,现在什么都不好。实际情况不是那样。今已胜昔,明天要超过今天,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看来,怀旧也需要辩别和引导。作为一种个人情绪,怀怀旧,想想过去,思念旧人,无可厚非。即使是小孩子如果有可怀之旧,也应当肯定。上了岁数的人,其心理就有一种怀旧的情愫,往事经常萦回,在大脑中盘旋,你不让他怀旧也不可能。作为一种心理自我调节,那是他的隐私或人权,社会没必要去干涉。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有必要加以引导。怀旧要怀过去好的东西,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和文明成果。不能把过去的裹脚和小辫也拿来欣赏一番,舍不得丢下,那就不是正确的怀旧,而是倒退和逆历史潮流了。社会需要怀旧,是要牢记过去的苦难,不要忘本,因为忘本就是背叛;是要发扬好的传统和精神,把今天的事情做得更好,因为过去是今天的历史,发展历史需要借鉴,今天所有的文明都是过去合乎规律的发展。只有鉴往才能知今,只有鉴往才能预测未来。这才是怀旧的意义所在。
作为个人而言,如果出现不正常的怀旧情绪,对当前的生活失去信心,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来,那就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至于有的人对新事物格格不入,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于去自刹,这种怀旧就不值得提倡,其家人和社会就要去制止。社会舆论要加以正确地引导,比如文学创作就担负着塑造灵魂,静化灵魂的重任。文学作品不能无视当前如火如荼现代化建设热潮,而去一味怀旧,甚至散布今不如昔的言论。文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学作品应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东西,引导人们从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中,化作建设小康社会美好蓝图的实践力量。在新旧事物之间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既要把过去美好的事物挖掘出来,以教育今人,宽慰老人;又要将着眼点放在对现代化建设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先进人物塑造好,刻划好。不断推出新人,推出新作品,是作家的历史责任。鲁迅先生说:“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在地。”鲁迅的话虽有些激愤,但却说出了实事和真相,还有什么比老百姓的新生活更重要的呢?厚今薄古要不得,厚古薄今、非今厚古就要得吗?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规律。怀旧是为了创新,倘若只是让旧的东西泛滥,不能推陈出新,这怀旧又有什么意义呢?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