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有一群朴素的少年,轻轻松松地走远。这歌每次听得让我心痛,像自己的童年在走远,像一个时代不可再现,像可见而不可握的人世美好。
中午在干冷的街上暴走,想起路遥的纪念在网上渐渐铺开,这样的怀念不可能成为热闹的文化大事件,但是,但是无数从乡村来到城市的少年,也许正从我的身边走过,路遥,有没有被想起已经不再重要。
为什么要用十五年的时间来还原事情的真相?在纪念路遥逝世十五周年的文字中,贾平凹的最有价值。和多数人认为的“路遥苦死累死”不同,贾平凹说出了实情:路遥死于遗传病痛。差不多在相同的年纪,路遥和他的弟弟都因肝硬化腹水而离开人世。这是一个悲剧家族,生命注定如夏花绚烂又在绚烂中死去。42岁正是一个创作者的黄金时代,如果活到现在,我相信路遥还能写出更伟大的作品来。就像他因《人生》出名之后,内心极度焦渴,他希望不断超越,也因此而成就了《平凡的世界》。
路遥作品《人生》在线阅读 路遥《平凡的世界》在线阅读 路遥《在困难的日子里》在线阅读
《平凡的世界》一度是中国穷苦少年在大学里互相接头的精神暗号。如果你读过,对方看过,那么等于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找到了另一个老乡,来自黄原县,有着孙少平式的穷苦劳顿。中国沉闷而又充满传奇的村庄,就此连在一起,成为卧谈会的常议之题。路遥以陕北为中心,放大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从农村出发,辐射到西安和其他各地的路径,就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遥远路径。中国的城乡比例,并不是互联网上呈现出来的比例,中国的城乡少年面貌,也显然不是比特海上的光鲜话语所能掩盖。
在通往向上的建筑中,他们木纳而又善良、勤奋而又自尊。中国的总体气质是什么样的?摸摸中国地图,沿海有沿海的腾飞,内地有内地的崛起,西部有西部的开发,东北有东北的振兴,但是那些小点之外呢?那些平静土地上的人呢?那些正在读书或许从此改变命运或许就此流落世间的少年呢?很多年过去了,靠近城市的土地变得异常昂贵,但是农村始终还是农村,“乡土”仍是中国的定语。
路遥的路是理想主义者的路,路遥的遥是坚持书写的精神之遥,他说自己永远做一名乞丐,以这样的心态去爱这个世界。在纪念路遥的声音中,我听到了这样的话:“我要说句也许非常没有人性的话:《平凡的世界》并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敢于下这样的断言,是因为那部小说所承载的信息的缺乏,那是对传统小说技法的过于信任造成的恶果……”他认为,《平凡的世界》几乎包含了当前中国小说的全部恶习:刻板地记录局部生活,自以为是的夹注个人情感,生怕忽略意义而缩手缩脚,玩味低层次的草根思想,执着于时间的一朝一夕。从这种层面上来判断,《平凡的世界》就是当年的青春偶像剧,放到现在就像一首过时的流行歌曲,恐怕只能在怀旧的时候被提起了。
不说现在读《平凡的世界》,就是十年前翻阅,也觉得传统的叙事和现实的差别,但是以此判断伟大与否,我觉得并不恰当。恰恰相反,《平凡的世界》在阅读层面上可能不会像现在的小说那么讨巧,可读性强,但是《平凡的世界》实际上已超越语言上的构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入到了读者心中。每个人都会从里边感受到苦难的温情,每个人都会把这种情感抹进人生的底子,在偶像轰然倒塌和信仰丧失的年代,《平凡的世界》为乡村中国的年轻人带来的是一剂精神药。孙少平的姓氏、孙少平的家庭结构、孙少平的情感经历,都如此接近生活,这种真实性只隔着一张薄薄的纸。他和路遥一样,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偶像。
《平凡的世界》过时了吗?路遥用深情的笔法,描绘了整整两代人的命运,小说中反映的现实仍是中国的普遍现实。他对传统小说技法过于信任吗?他写了那么多,也有“也许只是一篓废纸”之叹。和现在光怪陆离的生活相比,《平凡的世界》承载的信息的确也许有限。但是在那个时代,路遥仍是最优秀的书写者。最伟大之处,是书写的姿态,是书里的人映照了现实的路遥,路遥又回照着虚构的精神巨人。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仍然能发现路遥对前沿生活的关注:先锋诗人、外星人、新材料,等等。如果他活到现在,以他对信息的需求和咀嚼能力,未尝不能写出更鲜活的作品。
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路遥狂得谦卑,牛得地道。时代之内的书写,还在影响着时代之外的读者。作为一个不幸的书写者,还有什么比这更幸运的?
天天励志正能量